聚焦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 | 守长江文脉 谱荆楚华章
守护长江文化记忆,荆楚大地在考古发掘、创意设计、文化体验方面不断推陈出新。
长江,犹如一条贯穿中华文明的纽带,而盘龙城,便是这纽带上璀璨耀眼的明珠。今年四月,盘龙城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源长江文明。
记者 秦婧:我身旁展柜中这件青铜大圆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商代早期最大的圆鼎。它体积虽大,器壁却仅有0.2厘米厚,相当于一枚硬币的厚度,早在三千多年前就能有如此精湛的铸造工艺,实在令人惊叹。而在盘龙城博物院,像这样的镇馆之宝还有很多。
自2013年,武汉大学牵头持续开展“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考古。这些文物印证了盘龙城作为夏商在长江流域的重要据点,推动青铜文明发展,佐证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明互动。9月23日,“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将在盘龙城开幕,近40家文博单位的160件文物将集中亮相。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讲解员 殷晓梦:现在所看到的这一件器物叫作绿松石镶金饰件,您看到神兽的眉毛、眼睛、牙齿都是由金片构成栩栩如生的一个造型,这是一件咱们国内首次发现的绿松石和金器相结合的一件器物。
让历史文脉“传下去”,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创正成为突破口。长江文化变身创意灵感库,文物神兽、诗画意境化身为“圈粉”的丝巾、书签等日用文创和沉浸式体验。实景演出更是新风口,让游客从“旁观”转向“体验”,真切感受文化魅力。
记者 秦婧: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千百年来,不少流传千古的诗句为这座阁楼注入了不朽的诗魂,我相信很多游客和我一样,站在这里,眼前是流淌的长江,脑海中总会浮现一两句古诗。而在今天,诗词中的黄鹤楼正穿越时空,在笛声中苏醒,您听……”
新疆游客 小米:感觉自己完全回到了古代,然后就差身上有一件汉服,非常震撼。
国庆前夕,黄鹤楼推出《黄鹤楼中吹玉笛》演出,以李白诗为灵感,古装演员快闪互动,让游客沉浸诗画之中。今年以来,黄鹤楼“场景+演艺”模式频频出圈,五一的《凤舞九天》、端午的《鸣钟祈福礼》都广受好评。此外,宜昌三峡非遗之旅等项目,也将长江文化转化为旅游魅力。
恩施游客 龙君:剧场设施很现代,场景很震撼,能够把古代的和现代的融合得很好。
从文明溯源到文化传承,再到文旅融合,湖北正以系统思维推进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续写文脉新篇。
(长江云新闻记者 秦婧 朱哲鋆 通讯员 宋若虹 李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