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文博何以热 丨支点观察:底蕴 赋能 破圈 博物馆进化“三重奏”

长江云新闻  2025-09-07 21:57:05
分享到:

确实,现在的博物馆,早就不是安静的展柜了——它正用科技、创意和满满的情绪价值,让千年文物“活”起来,让我们能和老祖宗浪漫“面对面”。在这样的沉浸式体验中,您会发现,原来,看懂历史也能不靠啃书本,而是笑着玩着,就懂了。那么,这场席卷全国的文博热,到底是怎么“燃”起来的?今天咱们就从文化底蕴、科技赋能和产业破圈等角度,一层层看个明白。

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核心区,从裴李岗、仰韶,到夏商周、唐宋元明清——几乎所有重要历史阶段,这里都有“物”为证。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王琳:听,耳边有蛙叫虫鸣,身旁的先民们正在捕鱼制陶、建造房屋。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我仿佛“穿越”到了5000多年前的仰韶时期,在这个“星空下的部落”,感受来自远古世界的烟火味。

河南全省共有各类各级博物馆、纪念馆达409家,年参观人数超8000万人次。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这些博物馆出圈的根基。

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教授 彭恒礼:中部地区,因为它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区,这种文化自信,体现在我们对于自己历史的这种追溯,所以就出现了全民文博热。

文化底子厚,还得讲得生动、玩得起来。科技赋能正重塑文化体验的方式。在四川,延时开放、夜游专场、非遗体验、戏剧巡游……博物馆不再只是静态展示的空间,而是融合了消费、社交与娱乐的综合性文化场域。游客不再仅是旁观者,而是穿越时空的参与者,在可触可感的情境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游客 袁恬:非常有新意,逛完展突然看到有这么一个活动专区,就刚好符合我们年轻人的精神状态。NPC还挺能给足情绪价值,体验完之后感觉整个人都很开心!

四川旅游学院旅游文化产业学院副教授 梁刚:推动文博场所由单一的收藏展示,向文化体验中心和旅游目的地转变,将三星堆、金沙、成都博物馆,这些优质的文博资源和它周边的优质旅游资源联动,给游客提供了一站式体验,这也是四川的这个文博热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数字化,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又一利器。在湖南博物院的数据采集室里,五台相机正在旋转摇摆,360度采集这只汉代漆耳杯的信息,通过光影,摄像头能识别杯体上凹凸面,从而实现1比1数字化还原文物;而在六公里外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技术人员对刚刚采集的漆耳杯数据3D建模,把文物搬进“数字的世界”。

湖南知了青年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武望:通过把这些文物去进行数字化,把它还原到汉生活的场景里去,让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和过去汉代生活直接关联在一起。

湖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 段晓明:我们利用它的数字孪生的数字影像三维模型,来进行一种产业的开发,来赋能一二三四各个产业链条,我觉得这个事情大有可为。

记者 秦婧:干杯!这种拿着冰箱贴与文物合影的方式,成了当下很多年轻人逛博物馆必玩的项目之一,拍段视频发在社交媒体,朋友间的话题就有了,这种社交需求的兴起,也让越来越多躺在展柜里的文物化身为礼物,被游客们带回了家。

不止能看,还能带走。文创,成为年轻人与博物馆情感联结的新纽带。上半年,湖北省博物馆推出文创新品200余款,武汉博物馆自2024年以来,文创销量同比增长近三倍。

武汉博物馆馆长 任晓飞:能够让观众,特别是年轻的观众,在达到了心灵共鸣之后,他才会有动力和兴趣,去了解文物背后所蕴含的价值。

迎接流量,也要守住热度。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湖北省博物馆在“服务”与“深度”上双向发力:延续预约制,加开夜间专场,“以时间换空间”;加强基础研究,深耕内容,稳住公众对优质文化供给的热情。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 张晓云:博物馆的使命最终还是为人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的服务的,成为一个终身教育的一个课堂,特别是成为人类这种精神文化的一个家园,通过我们形式的创新、内容的深度的挖掘和创新,来满足社会的这种需求,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长江云新闻记者 秦婧 朱哲鋆)

责任编辑 杨雨薇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