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再创“神话” 全球首款“稻米造血”新药批产上市 破解救命药进口依赖
近日,全球首个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在武汉召开上市发布会。“稻米造血”的天方夜谭在中国科学家们的手中,终成“科学奇迹”。这项源自水稻的“中国原创”技术,将改变我国60%“黄金救命药”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稻米变“血库”
“中国原创”技术破局人白蛋白进口依赖
中国人最熟悉的大米,在中国科学家的手中,20年里如何摇身一变,成为“黄金救命药”?
人白蛋白被称为“黄金救命药”,常用于严重烧伤、肝硬化以及重大灾难的抢救性治疗。但是从人类血浆中提取,产量有限,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稻米造血”,则是将人白蛋白基因植入水稻,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合成人白蛋白,并通过提取、纯化等工艺制成注射液。相比传统血浆提取可能带来的病毒感染等风险,“稻米造血”更安全、更环保、成本也更低。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 陈凯先介绍:“稻米造血”一类创新药是全世界目前唯一的植物源重组人白蛋白药物,这是一个颠覆性的科研成果。产品上市后,能够减少进口依赖,对于我国生物医药战略安全和稳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 陈凯先 接受本台记者采访
一粒米的“造血”之路
重组人白蛋白的研究始于1981年,40多年来,国际科学家和药企尝试在植物中生产重组蛋白,但均未成功,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难题。
2005年,杨代常受导师朱英国院士的影响,放弃在美国优渥的生活,回国创办禾元生物,成立科研团队,研究用水稻种子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重组人白蛋白。
科研团队开展技术攻关
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代常回忆,在武汉大学读书的时候,导师就告诉他,科研工作者一定要瞄准国际前沿,做成能够造福于老百姓的东西,造福国家的东西。
科研团队开展技术攻关
二十年如一日,杨代常带领团队持续攻坚这一世界级难题,光是为了达到99.9999%临床纯度,团队共迭代了37次,终于从1公斤糙米中提取出20克至30克人白蛋白,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现在,5千克“造血稻米”可以制取出与“1千克血浆”等量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且只需要24个小时就能完成。
突破技术壁垒 填补国内空白
2006年创办禾元生物。
2010年起,陆续获得国家和地方的重点支持。
2011年取得重大突破,从每千克去壳“造血稻米”里提取出了2.75克人白蛋白,科研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引起全球轰动。
2017年,植物源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临床许可。
2018年起,在近50家医疗机构进行临床试验。
2025年7月18日获批上市,成为世界首个植物源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
牢记总书记嘱托 勇攀科研高峰
2024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植物源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作为生物医药的代表项目,也在展陈之列。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嘱托,禾元生物从核心技术突破到产品正式下线,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落地,用20年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发展之路。目前,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84项,新申请专利35项,基本实现植物源重组人白蛋白的全球知识产权布局。
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代常告诉记者:2026年,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有望实现年产1200万支的目标,将替代国内人血清白蛋白约四分之一的进口量。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将禾元生物创办成为国际知名的大药企,为全世界人民提供绿色、安全的生物医药产品。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科技发展战略中心主任林洪表示,“稻米造血”技术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一项具有颠覆性的创新成果,也是利用“湖北所能”服务“国家所需”的一项具体体现,不仅为我国生物医药自研自产提供了宝贵经验,为保障全世界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中国方案。
湖北电视综合频道出品
记者:陈莹 景明 吴雪珊 李传峰 李巧 秦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