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这五年,交通动脉延伸出发展新空间
金秋九月,咸宁大地,车流涌动,川流不息,每一道交通轨迹里,都流淌着蓬勃迸发的城市活力。
交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一端承载着经济腾飞之梦,一端系着百姓幸福生活。俯瞰香城泉都——
“五纵三横三联一环”的高速公路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国省干道公路网,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
城乡物流网络纵深发展、物流产业不断迭代升级,现代物流产业体系逐步成型;
一条条“致富路”打通乡村发展脉络,一道道“幸福路”承载群众生活期盼,“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前行;
……
这五年,咸宁交通运输发展日新月异,交通动脉延伸出发展新空间,正朝着“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稳步迈进。
一个个割裂点线被打通,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
今年6月27日零时,咸宁通山至九江武宁高速公路(又称咸九高速)湖北段正式通车试运营。
咸九高速起于通山县南林桥镇,止于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由西向东横向连接杭瑞高速和大广高速,项目全部通车后,两地通行时间将从3个多小时缩短至1小时内,对有效改善鄂赣革命老区交通出行条件、促进沿线地区发展。
高速公路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脊梁”,我市以“加密、提质、互通”为主攻方向,推动高速通道建设跑出“加速度”。
“十四五”期间,我市谋划建设5条高速,1条高速已通车运营;4条高速正在加速建设中。
普通公路贴近群众、贴近民生,是公路网络的主体和基础。当下,G107咸安绕城段改建工程正在进行最后冲刺,G106通城县隽水镇至马港镇段、106国道崇阳县石城至肖岭段等火速推进。
“十四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国省干线公路项目,织就了一张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国省干道公路网。全市普通公路完成投资162.8亿元,完成路面4620.22公里。
我市境内武广高速铁路、京广铁路、武咸城际铁路密集交织,这五年辐射总里程已拓展到6600多公里。今年7月1日,我市还开通了直达香港高铁。
一级级物流体系融会贯通,降本提质增效“筋络”愈发畅通——
汽笛声响,满载咸宁商品的中欧班列“长江号”发出,只需14天左右,“长江号”便抵达莫斯科。
2022年3月25日,中欧班列“长江号”从咸宁首发,打破了需从外地调集货柜借港出口的困局,并且时间比海运至少节约一个月,运价只占空运30%左右。
如今,“长江号”保持常态化运行,平安电工云母片等越来越多的“咸宁制造”搭乘班列走出国门。
拓宽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咸宁一直在行动。2024年9月20日,咸宁——厦门港始发海铁联运班列首发开行,正式建立与东南沿海港口物流大通道。
现代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这五年,我市积极推动构建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促进物流降本增效。
物流园建设是建设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的基础。今年上半年,物流园区累计完成投资3.26亿元,咸宁国际陆港物流园(一期)等加速推进中。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的物流园区14个,已建成园区拥有共计约45.3万平方米的仓库。
针对物流市场主体,我市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不断优化物流行业发展环境。目前,全市现有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业户5959家,成功培育国家A级物流企业共计33家。
农村物流体系亦不可或缺。我市持续构建农村物流三级体系建设,已建成县级智能分拨中心9个,镇级节点64个,村级节点883个,县、镇、村农村物流配送服务覆盖率均达100%。同时开设客货邮试点线路38条,覆盖236个行政村。
一条条农村公路串村连景,“四好农村路”铺就乡村幸福生活——
一人,一车,一路风光。骑行在赤壁市羊羊公路上,处处可以感受到花草树木的生机与活力。
赤壁市羊羊线起点位于蓼坪茶厂,途经柳林村、知青茶厂等地,终点交于S319省道,全长6.31公里,路域环境优美。
赤壁市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打造茶道寻源——羊羊公路线路等10条特色旅游线路,每年接待乡村旅游游客超1千万人次。
“四好农村路”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我市秉持“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促一域发展”的理念,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四好农村路+”模式,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在咸安区汀泗桥镇黄荆塘村,一垄垄茶树将小山包覆盖,一条一侧刷黑,一侧刷红的沥青路在绿海中盘旋蜿蜒。这条路是当地有名的产业路,带动了村内茶叶、畜牧等产业发展,推动村集体年收入超60万元。
修好一条公路,带动一片产业、带富一方百姓。截至2024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54万公里,路网密度达156.17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乡镇通二级路、村村通沥青水泥路、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客车保持率100%。
“四好农村路”已成为咸宁新名片——咸宁市获评全省第一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市,拥有崇阳县、咸安区2个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崇阳县、咸安区、嘉鱼县、通山县4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白霓镇、铜钟乡等15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记者手记: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承载着区域经济腾飞的希望。过去五年,咸宁以交通建设为笔,绘就了一幅“路通业兴民富”的壮美画卷,生动诠释了“交通先行”的深刻内涵。
从“五纵三横三联一环”高速网成型,到高铁辐射总里程拓展到6600多公里;从中欧班列“长江号”让“咸宁制造”走向世界、海铁联运班列连接东南沿海,到14个物流园区、100%覆盖的农村物流体系,交通动脉的延伸,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拓宽了发展空间,让“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从愿景照进现实。
尤为可贵的是,咸宁将交通建设与民生福祉、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四好农村路”不仅是串联城乡的“幸福路”,更成为激活乡村活力的“致富路”。赤壁羊羊公路串起乡村旅游,咸安黄荆塘产业路带动集体经济增收,1.54万公里农村路铺就了乡村振兴幸福道。
交通延伸一寸,发展空间便拓宽一尺。如今的咸宁,正以“大交通”支撑“大发展”,在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征程上稳步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