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孝昌:低茬收割一线的“她”力量
九月,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白沙镇,稻田铺展成金色的海洋。收割机的轰鸣与新谷的清香交织在风里,丰收的喜悦漫过田埂。在这片丰山的土地上,一群女性正以柔韧的肩膀扛起责任,用智慧与汗水推动“低茬收割、打捆离田”的绿色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暖而坚定的 "她" 力量。
烈日之下,白沙镇的田野间活跃着一支支由女干部带领或参与的巡查队伍。她们分散在各包保片区,一丝不苟地检查稻茬高度。“低茬收割不仅关乎秸秆综合利用,更直接影响下一季收成,必须抓实抓细。”白沙镇党委副书记余芳一边查看稻茬高度,一边与村干部交流。
余芳白天深入田间检查作业质量,晚上召开调度会部署工作,走遍全镇各村(社区),迅速掌握了低茬收割推进情况。她创新推行“一机一码”管理方式,为每台收割机配备“身份证”,精准绑定机手及作业信息,同时要求机手严格执行“三先三后”,先报告后作业、先登记后下田、先验收后离开,将责任层层压实。
从政策宣讲到质量把关,余芳没有“新手期”、只有“进行时”,以脚步和汗水快速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
“岳师傅,这中间割得真不错!周圈能不能再低一点?”义井村党支部书记杨三娥笑着走向刚停下的275号收割机。
在义井村工作21年,杨三娥的“法宝”不是生硬的指令,而是真诚的笑容和接地气的沟通。她组织起一支由村干部、辅警和信息员组成的小分队,白天盯机械,傍晚访农户,用拉家常式讲解政策,“稻茬割低点儿,病虫害少了,每亩还补十块钱!”她把收割机服务点安在自家门口,为机手提供饮水休息等便利服务,也不忘耐心提醒,“留茬标准必须低于15公分,不合格返工,既费时还耗油,不划算呐!”杨三娥总是笑呵呵的,让政策变得有温度、易接受。
如今,义井村已完成低茬收割2500余亩,达标率高达95%。在她的感染下,村民的观念悄然转变,从“要我割低茬”变成了“我要割低茬”。
金华村的田埂上,一辆大型运输车平稳穿行,驾驶座上的彭婷婷皮肤黝黑,眼神却亮得很。“我们家是夫妻搭档,他负责收割,我负责运粮。”她动作干净利落,熟练地将满载稻谷的车斗升起。三年前,彭婷婷下定决心学习农机操作,考取农机驾驶证。从最初连挂挡都不熟练,到如今精准倒车、平稳卸粮,她只用了小半年时间。
夕阳把稻田染成暖橘色,余芳还在查看收割质量,杨三娥带着小分队又去了新片区,彭婷婷的运输车仍在田野间穿梭……在白沙镇的土地上,还有许多这样的女性:她们是干部,是村支书,是新农人,也是普通农妇。她们用双手播撒希望,用肩膀扛起责任,在乡村振兴的画卷里,写下最动人的“她” 篇章。
通讯员:周丽雯
一审:王倩
二审:汪海莲
三审:李文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