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保康:一片“金叶”富乡民!金秋飘香时,歇马镇烟农笑算“丰收账”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歇马镇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土壤优势,通过科学种植、精细管理和政策扶持,烟叶产业成为富民兴村的支柱产业,绘就出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生动图景。
金秋时节,正是烟叶采收和烘烤的关键期。走进歇马镇东坪村烟叶种植基地,连片的烟叶在阳光下泛着金黄,微风拂过,层层叶浪涌动;田间,烟农抓紧采摘;烤房内,香气四溢,处处是丰收的忙碌景象。
东坪村四组村民向自远烘烤的第一批烟叶已出炉,色泽鲜亮、香气浓郁。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分拣、打包,笑容里满是丰收的喜悦。歇马烟站收购组组长梁登洲一边仔细查看烟叶成色与质量,一边讲解采收烘烤的关键技术。
“第一要把握成熟度,成熟度是我们烘烤成功的前提。第二要特别注意沁痕,打烟一定要精细化……”向自远有20多年种烟经验,是东坪村的烟叶种植大户,每年种植面积都稳定在60亩以上。捧着刚摘下的烟叶,他的喜悦溢于言表。
“今年种了70亩田,烟的长势还好,毛收入估计30多万元,减去开支后,大概能挣20万元。”向自远心里算了一笔“如意账”。
一人富不算富,向自远还带动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八九名村民在他的烟田和烤房里忙活。
“我在向老板这里做了4年活儿了,从整田、栽烟、打药、管理到择烟,一年挣两万元。”东坪村四组村民向自新说。
东坪村党支部书记谢德江,既是村里的“领头人”,也是一名烟叶种植大户。梁登洲正手把手教他判断烟叶采收时机,手指在叶片间灵活翻动,精准挑选出成熟度刚好的烟叶,现场示范高油烟的标准特征。“像这个烟,目前我们最典型、最理想型就是这株烟,不管是从它的分层落黄的程度,还是从它的株形,都是符合高油烟的特征。”
东坪村平均海拔800米,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烟叶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也让这里成为歇马镇的烟叶种植大村,每年种植面积超1000亩。
谢德江介绍,今年东坪村共有56户烟农,种植烟叶面积1010亩,预计产量26万斤,带动烟农增收416万元,村集体增收8万元。
歇马烟站收购组组长梁登洲每年有大半时间都扎根在东坪村的烟田里,从春季育苗、田间管理到采收烘烤,全程跟进指导,确保烟叶提质提效、颗粒归仓。
“一是精准施策大田管理,对病虫害精准施药,落实烟叶补钾、环剥技术;二是精准指导烘烤技术,分类管理服务烟农,强化烘烤师管理,提升整体烘烤水平;三是精准把控初分标准,试点烟叶分级前置劳务外包工作。目前已完成2万斤专业化初分烟叶,预计收购时,能保质保量完成50%专业化初分任务。”梁登洲介绍说。
烟站每年组织多场技术培训,从品种选择、地膜覆盖到病虫害绿色防控,手把手教大家掌握科学种烟的关键技术,让更多村民从“会种烟”变成“种好烟”。
在歇马镇,像东坪村这样的千亩烟叶种植大村还有8个,全镇共有烟农819户。一片片烟叶,托起了群众的致富梦,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今年,我们全镇种植烟叶面积16700亩,预计烟叶产量430万斤,可为烟农增收7500多万元,实现税收1600多万元。同时,我们还在烟田套种红薯、黄豆等农作物,可为烟农增收300多万元。”歇马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勇说。
全媒体记者:陈泉霖 乐建鹏
见习记者:欧阳涛
通讯员:梁登洲
编校:彦舒
一审:尚娟
二审:秦志鹏
三审:张良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