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十堰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办实事解难题

长江云新闻  2025-09-05 18:30:07
分享到:

十堰:小平台撬动大发展 一根线连起万家情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2025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十堰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转变作风,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从街头巷尾到商圈楼宇,实干之风扑面而来。

最近,十堰市民王先生向12345热线反映,部分老旧小区有车辆长时间占用小区消防通道,不仅影响居民出行,还存在安全隐患。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不到一周,问题就得以解决,长期占用小区公共停车位的“僵尸车”也被清理了。

十堰市民 王先生:市长热线的效率非常高,反映的问题解决得非常迅速,我们这个小区的居民感觉到非常满意。

“12345有事找政府!”已成为十堰市民家喻户晓的口号。这正是当地政府开设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自2020年以来,十堰市先后整合了37条政务热线,形成了集政务咨询、民生诉求和行政效能投诉等为一体,“一号对外”的受理模式,还开设了微信小程序、手机客户端、市长信箱、网上问政平台等全渠道服务。

十堰市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主任 余昌勇:12345热线作为“民生总客服、政务总窗口”,核心是让群众诉求有处说、问题有人管、结果有反馈,做到广覆盖受理、精准化派单、分级式督办、全闭环反馈,我们热线24小时不打烊,普通诉求在72小时内反馈,超过时限,我们将电话催办,发督办函,确保问题真解决。

今年1至7月,十堰12345热线共受理市民群众和市场主体诉求28.7万余件,同比上升7.8%;直接解答22万余件,交办6.7万余件;及时签收率100%,及时回复率99.5%,回访满意率99.1%。

十堰市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主任 余昌勇:我们将重点聚焦“高频诉求攻坚”,像教育入学,老旧小区改造,企业欠薪等高频诉求,联合相关部门建立专项处置机制,开创绿色通道。同时,推动“智能平台升级” 测试AI分类提速派单,建“政策知识库”方便接线员解答,进一步深化“基层协同联动”,加强县区、乡镇对接,让诉求解决在基层,减少流转,切实把每件诉求当自家事办,把热线打造成连心线、民心线、暖心线。

为了更好搭建政商之间沟通交流、解决诉求的渠道,十堰市还精心打造亲清在线服务平台。目前,平台用户已达9000余个;共计接入831个单位,发放843个管理员账号。上线惠企政策1526项、申报指南269项;共办理5071件企业诉求,发送短信近30万条。1617人通过平台完成人才津贴申报,申领金额超3070万元。

十堰市发改委副主任 陈祥:我们将多措并举,提升亲清在线平台运行效能,提高服务质效,结合全市平台整合,政务规划等统一部署,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做好政策标准,涉企数据共享和人工智能功能模型定制化训练的算力支撑,实现企业诉求在线直达,惠企政策在线兑付,政务服务在线落地, 审批许可在线实现,服务绩效在线评价。

十堰:警务室“搬”到家门口 服务群众“零距离”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十堰市公安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把便民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切实解决群众办事“来回跑”的难题。

十堰市张湾区田沟社区位于老城区,辖区常住人口约1.3万人,初高中学生超8000人,商户逾千家,人口密集、流动量大、政务需求多样。过去,群众办理业务,要到几公里外的东岳路派出所,距离较远,办事并不方便。如今,这些业务在家门口的警务室就可以轻松办结。

十堰市民 刘强:以前办理居住证,都需要员工本人到辖区派出所现场办理,这次我带齐他们的材料一次就办好了,的确挺方便的。

公安政务业务“事多项杂”,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十堰市公安局根据各辖区实际,将治安、交管、出入境三大类93项公安审批高频事项下放至社区警务室,设立综合窗口,变“多头办理”为“一窗办结”,有效解决群众“跑远路、耗时间”的难题。

十堰市公安局张湾区分局东岳路派出所副所长 俞正权:配备了专职民警、辅警,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特殊群体,可以提供上门受理、办理、送证服务。

除了便民服务,十堰市还依托“片警+网格”联动模式,联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隐患排查等工作,将警务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

十堰市公安局张湾区分局东岳路派出所副所长 俞正权:警务室成立了由社区民警牵头,社区干部、楼栋长、律师等参与的调解团队,确保接处警或工作中发现的矛盾纠纷都能第一时间化解。

目前,十堰市公安局已在全市布局了11个一级社区警务政务服务室,累计为群众办理各类证件超1.25万张,服务群众超2.92万人次。

十堰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派出所工作大队负责人 黄小龙:全力推进警务室的规范化建设,并逐步向企业、农村、学校等延伸,打造“15分钟警务服务圈”。

竹山:燃气接入老小区 4900户告别“扛罐上楼”生活

今年以来,十堰竹山县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将老旧小区接通天然气纳入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重点工作。从破解老旧小区“用气难”,到下调气价减负担,再到“人防+技防”守安全,全链条办好燃气民生实事,让1.8万户居民用上“安心气”。

临近饭点,家住竹山县城关镇绿松石城小区的居民姜大姐正为全家张罗着午饭。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她告别了笨重的煤气罐,用上了新安装的天然气。

十堰竹山县城关镇绿松石城小区居民 姜家珍:以前用的液化气,经常做饭做一半没气了,打电话送过来还要自己扛上楼,现在使用天然气,拧开阀门就能做饭,再也不用担心炒菜炒一半没气了,安全又是省心。

竹山县城关镇属老城区,许多老旧小区因建成年代早等各种历史原因,天然气开通事宜长期搁置。居民们做饭只能依靠瓶装液化气,成本高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今年,竹山县开展全面摸排,并多次组织燃气公司、社区及居民代表召开现场协调会,最终确定将城区4900户纳入改造范围。

十堰竹山县城管执法局副局长 曾广学:我们在走访中发现,这些小区的居民迫切想要安装燃气管道,呼声非常高,为了打通供气“堵点”,我们会同天然气公司积极向上级反映了这个情况,县政府也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寻求解决办法,帮助这些小区居民解决燃气问题 。

十堰竹山县同相天然气有限公司市场部主管 徐冰:改造过程中,根据每个小区的实际状况和居民意见,不断调整施工方案,明确责任分工,优化报装流程,全力保障群众早日用上安全、便捷的天然气 。

与此同时,“用气贵”的问题也在同步破解。今年6月,十竹天然气长输管道竹山段正式通气,当地随即下调天然气价格:居民用气从3.8元每立方米降至3.5元每立方米,非居民用气从4.2元每立方米降至3.9元每立方米,工商业用气同步降价,1.8万户居民直接享受到降价红利。

十堰竹山县城关镇绿松石城小区居民 袁强胜:自从天然气开通了,每个月的费用大概就是四五十块钱,每天一块多钱,每个月可以节省一半,确实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此外,竹山县还通过“人工排查+科技赋能”,筑牢燃气安全防线。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累计检查餐饮、居民楼等各类场所430余处,整改隐患82条。同时,搭建起智慧燃气监管平台,录入120余公里燃气管网、32个阀门井、8座调压站等设施信息,实现“自动监测、实时预警、快速处置”。

十堰竹山县城管执法局局长 刘先忠: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燃气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以常态化监管与精准化服务结合的方式,持续拧紧燃气安全阀,不断提升居民的安全用气意识,落实好定期安全检查,建好、管好、用好智慧燃气监管平台,确保居民用上安全气、放心气。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赟 杜可飞

通讯员 金鑫 赵伟 但兴竹 李健

责任编辑 刘沛然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