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孝南:纸间到池畔 一位造纸匠人的“锦鲤”人生
在机器的轰鸣声之外,在弥漫的纸浆气息之中,余东志寻得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宁静天地——不是那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而是一方波光潋滟的鱼池。池中,近千尾色泽艳丽、体态雍容的锦鲤悠然自得地游弋着,它们灵动的身姿与余东志在造纸业中展现出的沉稳严谨形成了奇妙的呼应。这位在造纸行业深耕六年、被业界誉为“造纸大王”的企业家,更愿意将自己称作“养鲤人”。他在动静交融之间,探寻着传统工业与诗意生活的平衡之道。
“造纸和养鱼,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内核相通。”余东志感慨道,“造纸讲究沉心静气,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打磨、沉淀,追求极致的均匀与纯净,这需要一种‘静’的定力。”正是凭借这种定力,余东志不仅在造纸领域站稳了脚跟,也在锦鲤养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下,中国宠物经济规模已突破7000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0%。锦鲤作为高端观赏鱼品类,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预计到2029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元。然而,该行业目前仍呈现出高度分散的状态,存在几个核心痛点:高端种鱼长期依赖进口,品质与价格难以实现平衡,同时标准化与品牌化程度较低。
敏锐地洞察到这一趋势,余东志从最初的个人爱好出发,毅然投入2000万元建设恒温鱼池,引进日本顶尖品系的锦鲤,迈出了专业化养殖的坚实步伐。他以钻研造纸工艺般的专注与执着,潜心研究锦鲤的品相、血统、饲养技术以及水质管理。对他而言,每一尾优质锦鲤都不只是一条普通的鱼,更是一件“活的艺术品”。
“养锦鲤绝非简单地喂食换水。水质的pH值、氨氮含量、饲料的营养配比,甚至天气变化,都会对它们的状态和品相产生影响。”谈起养鲤经,余东志滔滔不绝,眼神中闪烁着与谈论造纸工艺时同样专注的光芒。这份爱好,早已超越了休闲的范畴,成为他另一项倾注匠心的事业。
绘就蓝图:从养鲤人到“梦锦”领航者
从个人兴趣到产业梦想,余东志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养鲤人”的理想转化为清晰的战略蓝图。他借鉴梦瑾纸业成功的电商模式——极致性价比、零仓储运营、敏捷供应链,将其巧妙复刻到锦鲤产业中。
但余东志的愿景远不止于卖鱼。他正在精心打造一个覆盖育种、养殖、销售、设备、文旅等全链条的“锦鲤产业互联网闭环生态”。业务范围延伸至水草造景、智能鱼缸、专用饲料、药品、配套器材乃至庭院设计服务。通过对每一名客户提供全周期、全流程的跟踪服务,他希望让消费者体验到“傻瓜式”养鱼的轻松与乐趣。
“我们不仅要让客户买到鱼,更要提供一整套完整的‘养鱼解决方案’。”余东志坚定地说道。
游向未来:打造“中华锦鲤小镇”
余东志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一座“中华锦鲤小镇”。在他的构想中,西河镇将不仅是锦鲤的繁育基地,更将成为集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示范区。与此同时,他还计划同步发展其他淡水及海水观赏鱼类的繁育养殖,逐步建成全国最大的观赏鱼产销一体化垂直产业中心。
短期内,他计划将养殖规模扩大至1000亩,实现年产出锦鲤3000万尾;中期将拓展至智能养殖设备与配套器材的研发制造,建立全国领先的观赏鱼产业中心;远期则致力于建设锦鲤文化园、科研所和研学基地,并与黄孝线沿线的桃花驿、道店村等节点联动,形成一条璀璨夺目的“农旅珍珠链”。
“未来,游客不仅可以来此赏鲤、学鲤、品鲤,甚至还能将一尾‘梦锦’带回家。”余东志信心满满。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数亿元,带动就业数百人。
游出共富:从“一人富”到“众人赢”
余东志常说:“企业不是独行侠,而是共同体。”他将梦瑾纸业中的“梦瑾”取自女儿的名字,寓意企业能如孩子般茁壮成长,并陪伴更多人一同前行。
在锦鲤项目中,余东志优先招聘本地村民和返乡青年,并为他们提供系统化的技术培训,帮助这些曾经的农户成功转型为专业的“锦鲤管家”,实现月收入较以往务农时期翻了一番。已成为“锦鲤管家”的洪明感慨万千:“以前在外打工,总有一种漂泊不定的感觉。如今不仅能在家门口就业,学到了专业的养殖技术,收入也提高了,还可以陪伴家人。这份工作让我对家乡的未来充满信心。”
同时,通过“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合作模式,他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特色养殖,推动传统农业向高附加值转型。2023年,梦瑾带动农户增收超过千万元,真正实现了“产业留在乡村、价值回归农民”。
“梦锦园”所在的西河镇,正处于黄孝线农旅融合示范带的重要节点。这条示范带串联了杨店桃花驿、高龙高跷、西河道店民俗村、兵锋军事体验营等多个特色项目,年接待游客已突破3万人次。余东志的锦鲤产业不仅为示范带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
孝南区已将该项目列为重点扶持对象,支持其申报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数字乡村试点等项目,并在土地、资金、基础设施及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政策倾斜。西河镇党委书记表示:“我们将举全镇之力支持‘梦锦园’做大做强,让锦鲤游出产业振兴之路,使西河成为全国知名的锦鲤文化目的地。”
从造纸到锦鲤,从线上到线下,从一人创业到多方共赢,余东志的跨界实践印证了:乡村振兴既需要产业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化的“软实力”,更需要企业家的“热忱与担当”。
而这群游动在西河碧水中的锦鲤,正载着一位造纸匠人的梦想,游出产业新路,游向共富明天。
通讯员:陈灿 冯欢
来源:孝南区融媒体中心
一审:徐琛
二审:刘琦
三审:罗登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