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传承与接力!襄渝线十堰火车站这对父子精益求精保铁路运输安全
2025年8月31日8时接班后,襄渝线十堰站行车控制台前,一位三十出头的中等身材,身穿蓝制服车站值班员黄鑫森的手指在信号按钮上快速翻飞,目光如鹰隼般扫过电子屏上跳动的列车进路。身旁两鬓斑白的调车区长黄勇正俯身修改作业计划,铅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这对父子是车站最特殊的“双人舞者”,新一天工作就这样忙活开了。
交接班以及工作期间,他们父子俩相互称其职务和姓名;父亲在编制调车计划时如排兵布阵,儿子审核方案似棋手复盘。当黄勇提出原计划可能影响接车时,黄鑫森立刻指出三交会期间股道紧张的矛盾。最终父亲妥协修改计划——这是他们工作期间上演的“技术性争吵”,背后的宣传标语是“标准化是安全之本,责任心是安全之魂。”
十堰站是襄渝东线上一等乙级车站,日办理客运列车20多对,调车作业60多勾;无论是在站台上迎来送往的客运人员,还是在站场上来来回回奔跑的调车作业人员,都有露脸的机会,可是在车站信号楼里这对父子俩,被称为车站核心重地的运转室里,却是隐身在幕后的指挥者,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
在日均160多趟列车呼啸而过的十堰站,这对隐身幕后的父子有着双重身份;黄勇1967年4月出生原十堰郧县(现郧阳区),1986年当兵,1989年7月入党,1990年6月进入铁路系统;入路时还是蒸汽机车时代,如今已是精通智能调度系统的“老铁路”;他皱纹里藏着武当山车站三十多年的风雪,曾经在车站担任过制动员、连接员、车号员、统计员、站调、车站值班员。黄鑫森1994年6月出生,2011年当兵,2014年入路,202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十堰车站调车员、车站助理值班员、车站值班员岗位;他则用电子运统系统延续着父亲的手写传统。父亲编制的一批批调车作业计划如同精密齿轮;儿子指挥的7趟/小时列车如同箭矢。
车站调车作业是利用列车运行间隔时间,在到发线与货物线上翻勾,把到达十堰站的货物对上货位组织装卸,再把本站装运好的当地矿产送至到发线,编组成列送到客户手中。当日,十堰站接发客货列车97趟,调车作业23勾,编解列车2列,全部按时完成作业任务。18点下班后,父子俩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则改口叫“爸”、“儿子”。
父子俩用军人的纪律性和永葆共产党人本色演绎着铁路人的日常工作。控制台前映出两代人重叠的身影——他们始终如一按标准化作业,共同织就襄渝线的列车运行安全网络。
(长江云新闻十堰站 通讯员 赵连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