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襄阳南漳 | 抗战老兵杨解华:今天的好日子来得不容易!

长江云新闻  2025-09-04 15:32:05
分享到:

一枚金色的纪念章挂在胸前

95岁的杨解华目光灼灼

岁月如歌

她为党和人民奉献的初心

从未因时光流转而褪色

......

9月3日清晨,阳光温柔地洒落在襄阳南漳肖堰镇花庄社区大柳树旁的一座小院里,这里是抗战老兵杨解华的家。当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街坊邻居们纷纷前来,陪老人一同观看九三阅兵,听她讲述那战火纷飞的抗战故事。

95岁的杨解华精神矍铄,身着蓝色花布衫,胸前佩戴的党员徽章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交相辉映。当庄严的国歌声响起,老人挺直脊背,目光凝视屏幕,仿佛重回那个热血澎湃的青年时代。

杨解华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凤峰镇的一个贫苦农家,父亲为她取名“难难”,饱含着在艰难时世中生存的无奈。1937年,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部队驻扎在大悟。年幼的杨解华对这群充满热血与理想的战士由衷敬佩,整天围着他们跑前跑后。新四军干部余益庵见她机灵可爱,又心疼她生活困苦,便收她为义女,送她进入部队流动学校学习。在这里,杨解华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在心中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1942年2月,12岁的杨解华正式参军,被编入新四军五师政治部。临行前,李先念亲自为她改名“解华”,满怀期许地说:“等中华民族解放了,我们就什么都有了!”这简单的话语,成了杨解华心中坚定的信念,激励着她在革命道路上勇往直前。

此后,杨解华在革命的征程中不断成长。年仅15岁,她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战场上的她,个头虽小,却有着无比英勇顽强的斗志。“我把枪捡过来打对方,他们说小华手好准呀,把敌人的枪打掉了、手打掉了……”杨解华回忆,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她左脚不幸负伤,但依然坚持带伤战斗。为躲避敌人的搜捕,她被转移至一处悬崖山洞,苦熬16个月才被救出。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饥饿、伤痛、孤独和对战友的思念如影随形,但她从未有过一丝退缩,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咬牙坚持了下来。

“为了国家、为人民打仗受伤,我不怕!”回忆起往昔,杨解华话语铿锵有力,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她的眼神中透露出的坚毅,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后来,杨解华随部队行军至保康县歇马镇一带,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在南漳安定下来,开启了新的生活。岁月流转,曾经的战火硝烟已渐渐远去,但杨解华的抗战故事却永远不会被遗忘。

“听杨老讲革命故事,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年代。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非常不容易,我们要把这些历史故事讲给后代听,把抗战精神永远传承下去。”邻居刘有能感慨地说道。

“杨奶奶的故事我们听后也深受感动。”肖堰镇花庄中学的学生杨钰鑫说,第一次听杨奶奶讲抗日故事时,同学们都竖起耳朵听,当听到不少战士在战斗中牺牲时,大家都很难过。“杨奶奶则是站起身,挺直腰板,颤巍巍地敬了一个军礼,那一刻,全场肃立,掌声雷动。”

近年来,杨解华老人家虽年事已高,仍时常走进校园,为青少年讲述革命故事。她用亲身经历,将爱国种子播撒在年轻一代心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时光回到杨解华的小屋里,电视机屏幕上,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依次亮相,大家看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电视直播,个个满怀激动。经历过抗战岁月的杨解华泪光闪烁:“我看到国家强大,非常高兴。我是个共产党员,我要继续为党、为人民做贡献。”

记者手记

走进杨解华老人朴素而整洁的家,95岁的她正细心擦拭着那枚金色的纪念章。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她饱经风霜却目光如炬的面庞上。当她颤巍巍地敬起军礼,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回烽火连天的岁月。

采访中,最打动人的不是她16个月山洞苦熬的传奇经历,而是她云淡风轻的那句“我不怕”。这三个字背后,是一个共产党员最纯粹的信仰。如今,她依然坚持参与校园教育活动,把抗战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临别时,老人执意送到门口,再三叮嘱:“要告诉年轻人,今天的好日子来得不容易!”她眼底闪烁的光芒,让人看到了一种穿越时空的坚守。这份坚守,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来源 南漳融媒体中心 图文 龚良杰 陈陟陶 郑梦欢 视频 李大宝 程思豪 编辑 杨鑫月 编审 代军 马国强)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