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昌:“背包大学”里的岁月回响与振兴之音
初秋时节的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稻田金黄,板栗飘香。崇山峻岭之中,一条蜿蜒的大道伸向深山里的项庙村。沿着这条大道,游客们远道而来,追寻80多年前的红色记忆;同样沿着这条大道,深山里的土特产走向全国各地,带来增收的希望。而路的尽头,静静伫立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旧址。
项庙村,背靠小悟山,面朝大悟山。1941年至1945年,新四军第五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建立起以大悟山为中心、跨鄂豫皖湘赣五省边界的抗日民主根据地。1943年3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前身为新四军第五师随营学校,简称“抗大十分校”)从随县迁至此,借用阳氏祠堂作为课堂。在校长李先念、副校长杨焕民的带领下,从1943年3月至1945年8月的三年半时间里,抗大十分校共办了5期,培育出5000多名军政干部,有力支撑了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历经岁月洗礼,抗大十分校旧址保存至今,青砖黛瓦,古树参天,天井依旧。步入陈列馆,旧物、资料林立,“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的艰苦画面仿若重现。因地处中原战略要地,常遭日伪军袭击,需长期游击作战,学员们天天背着背包行军,坐着背包上课,“背包大学”之名由此而来。
“学校纪律严明,学员们也严格遵守,从不损坏群众一砖一瓦,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孝昌县政协文史顾问叶云生多年来研究孝昌红色文化,他介绍说,学员们除了完成学习任务之外,还帮助群众搞生产劳动,忙时帮着耕种收割,闲时帮着挑水砍柴。学员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文娱活动,排演戏剧公开演出,深受群众欢迎。在抗大十分校办学精神的鼓舞下,根据地各级政府也领导群众办起了各种类型的学校或识字班,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
叶云生向记者讲起一段新四军与百姓换饭吃的感人故事:“由于连续两年大旱,农田歉收,加上日寇经济封锁,粮食运不进根据地,村民胡国璋家只能煮苞谷、粟米糊糊吃。一位姓苏的新四军营长住在他家,心疼只有9岁的小国璋正长身体,几乎每天把他带到部队食堂去吃饭,把自己的一份大米干饭让给他吃,苏营长自己则在小国璋家吃苞谷、粟米糊糊。”
军爱民、民拥军,抗大精神永铭刻。如今,项庙村正因那段珍贵的红色历史续写着山村巨变的传奇。
2002年,抗大十分校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项庙村被中组部纳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通过实施河道堤坝加固、雨污分流系统改造、民居外立面修缮、自来水管网改造等系列工程,实现了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
与此同时,孝昌县对抗大十分校旧址进行了改造提升,运用实物、资料和场景复原,将其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孝昌县城到项庙村的公路也迎来了提档升级,以前开车去县城要1个多小时,如今只需40分钟。
“项庙村留有抗大十分校、被服厂、枪械厂等革命旧址30多处,也是典型的清末古民居群,名列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项庙村党支部书记项文芳介绍,抗大十分校旧址被纳入孝昌县红廉文化精品旅游线路,陈列馆每年吸引超过10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项庙村借机打造红绿融合特色名片,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项庙村山多地少,以前农户主要靠种地和卖板栗为生,如今我们探索产业发展之路,对老板栗树进行更新提升,组织每家每户种植绿茶、油茶,想方设法提高农户收入。”项文芳介绍,土特产产业化发展还吸引了年轻人回乡创业。
1995年出生的阳思亮大学毕业后,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回到项庙村,开办了孝昌花果园种植专业合作社。
“小时候我父母外出务工,我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每年我家就等着板栗卖了交学费,碰到板栗滞销就一筹莫展。”大学毕业时,阳思亮已有明确的目标——回到深山里的家乡,为土特产打开一条稳定的销路。
在武汉学习电商代运营后,在政府各类政策扶持下,合作社得以成立并发展起来,按季节收购土特产,粗加工后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阳思亮掰着手指头介绍:“8月、9月能收购板栗5000吨左右,10月底至12月,能收购油茶150吨左右。去年合作社农产品销售额达650万元,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增收。”
2023年,阳思亮作为青年农民代表,参加了共青团十九大,这让他感到身上的责任更大了。“今年板栗大丰收,一天能收三万多斤,每天我们通过电商服务站发往全国各地的有3000多件,合作社的销售额有望突破一千万元,我们有信心把产业做得更大更强,带动更多农户增收。”阳思亮说。
红色文旅蓬勃发展,游客纷至沓来,项庙村的村民们顺势开起了3家民宿、2家农家乐。村民项子芳夫妻俩原先在外经商,五年前回乡改造自家房屋经营农家乐。他笑着说:“周末、节假日游客多,加上平时承办酒席,一年能赚二十来万元。家里有板栗树,瓜果蔬菜自给自足,日子越过越好。”
古树撑起片片荫凉,空中浮动着农作物成熟的气息。站在抗大十分校旧址,遥望项庙村全貌,“抗大精神 永远铭刻”“抗大精神永放光芒”两条标语醒目耀眼。曾经的“背包大学”,正以红色文化为笔,在新时代绘就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绚丽篇章,续写新的传奇。
全媒体记者:蒋润涛 侯伶俐
通讯员:朱伟
图片:王虹 张思琪 邹圆圆
一审:彭扬
二审:吴荣
三审:李文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