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和居社区:党建引领织密网 小事办好暖民心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深情嘱托: “为民的事没有小事,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
7年来,青和居社区党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党建为针、服务为线,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拧紧民心同向“一股绳”,让每一件民生小事都落地生根,让“青青花园、和谐家园、居民乐园”的愿景照进现实。
01
8月26日一早,武汉青山区青和居居民袁惠明匆匆找到网格员,因户口在红卫路、居住在青和居,办理低保需跨社区盖章。网格员立刻联系上当天的“轮值书记”,在 “轮值书记” 协调下,袁惠明的手续当天就办结了,他连说:“几个人帮我跑前跑后,真是从心里满意!”
“轮值书记”制度,是青和居社区党委在今年推出的创新举措。社区“两委”的7名成员轮流值班,确保每一天都有“值班书记”随时在岗在位,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不仅如此,“两委“”成员还各自包片网格,深入楼栋,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对楼栋里的大小事务都能第一时间响应、处理。
社区党委副书记张美丽介绍,“轮值书记”制度的设立,有效破解了居民办事时常常遭遇的“书记忙、时间对不上”的难题。而在这一制度背后,是社区精心构建、密如蛛网的组织体系。从“社区党委—片区党总支—楼栋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严密层级架构,到15个楼栋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101名邻里长精准包保服务,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居民的每一个诉求,都能在这张组织大网中迅速找到回应的节点,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02
袁惠明感受到的贴心,在独居老人陈慧华家中同样上演。前阵子她出门忘带钥匙,儿子从单位赶回来花了一个多小时;如今家里装上社区免费提供的语音报警器,出门时总会听到 “带好钥匙、关好燃气” 的提醒,“一次都没再丢过,这东西太值了!”
在青和居,安装上语音报警器的家庭总共有500多户,这离不开已坚持了7年的“天天敲门组”的努力。这支队伍2018年启动时仅7人,2020年壮大到150人,如今已发展到300多人,用“天天敲门十八法”精准摸排:特殊人群“重点敲”、一般家庭“定期敲”、年轻群体“网上敲”,建起“一户一档”民情档案。
社区干事李志纯说,在一次次的敲门过程中,他们不只是简单地询问生活琐事,还会细心留意居民的兴趣爱好。比如,发现某位居民热爱书法,就会及时邀请其参加社区组织的书法活动;了解到有居民擅长手工,便鼓励其参与相关手工制作课程。通过这样细致入微的服务,真正把社区活动与居民的兴趣紧密结合,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社区找到归属感和乐趣,把服务做到了群众的心坎里。
03
从“轮值书记”随时在岗,为居民解决燃眉之急,到“天天敲门组”走家串户,精准服务特殊群体,青和居社区的“亲和”理念,更全方位地体现在其精心打造的多元服务体系之中。
社区打造了青山区首家“平安超市”,这里就像一个综合性的服务枢纽,涵盖了证照办理、矛盾调解、法律咨询等20余项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内容,居民们不用东奔西走,在这里就能一站式解决诸多生活难题。“顺顺吧”里,“三官一师”(法官、警官、检察官、律师)固定坐班,“律师天天见”的贴心服务,将许多潜在的矛盾纠纷化解在了萌芽状态。
社区还特别关注“一老一小”群体,“好味到大食堂”创新运营模式,不仅提供堂食服务,还融入文化活动元素,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就餐和交流场所;“周末课堂”“爱心托管班”等项目,在课余时间和假期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娱乐的好去处,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正如社区党委副书记张美丽所说,这些服务窗口既是办事阵地,也是收集民意的渠道。
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叮嘱“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到如今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40余项荣誉,青和居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证明:把居民当家人,把小事当大事,就能让社区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青青花园、和谐家园和居民乐园。

(长江云新闻记者 管根稳 朱哲鋆 编辑 桂亮 美编 蒋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