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女儿喊我别逃课!” 武汉这群“高能量”爷爷奶奶迎来开学第一天

长江云新闻  2025-09-01 17:29:05
分享到:

9月1日,全国各大校园正式迎来开学季。当孩子们背着书包走进校园时,武汉这群“银发学生”也迎来他们的开学第一天,走秀、声乐、AI……丰富的课程令人目不暇接。

71岁奶奶报名6门课

“我没有开学焦虑!”

“妈,今天开学您可别逃课啊,早点儿去!”9月1日清晨,71岁的吴俊英刚换好走秀的服装,就接到女儿的“温馨提醒”。这位把老年大学当“新校园”的银发学员笑着回应:“怎么会?我们可是要拿全勤奖的!”上午九点,她来到紧邻武汉关山荷兰风情园的关山韵老年大学。虽然一早上都在下雨,但是走秀班的姐妹们都准时到达,来参加“开学第一课”。

伴随着《年轮》的古风旋律,二十多名身穿黑色“校服”、平均年龄超60岁的学员们脚踩五厘米的高跟鞋练习着猫步,40分钟的上课时间里,她们全情投入。

“有些牌友劝我退休后打打麻将,当我走进老年大学,才明白什么叫‘第二人生’。”翻开吴俊英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周二和周五的走秀、电子琴,最多的时候一周要上6节课。这位“学霸奶奶”刚在全国的电子琴比赛中捧回奖杯,又马不停蹄地练起其他科目的作业。“我早上还在和刚上高一的外孙打趣,说外婆也和你一样背着书包上学。”吴俊英笑着说,“我们刘校长说我们跟她一样是充满能量的‘充电宝’,我看啊,70岁正是闯的年纪!”

68岁华科大教授创办老年大学

开AI课程紧跟科技趋势

吴俊英口中的“刘校长”,正是“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关山韵的创始人、68岁的刘玉。

“姐姐妹妹们,大家早上好!”今天一大早,校长刘玉一身红色旗袍,风风火火地走进教室,她对学员们说:“今天是关山韵第四个学期的开学日,希望大家能‘终身学习,永远年轻’!”

刘玉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副院长,退休前是通信专业三级教授,在她身上,始终烙着鲜明的“创新”印记。2023年,退休后的刘玉深感老年大学“一位难求”的资源困境,看到了银龄群体对优质学习空间的渴求。同年7月,她拿出30万元养老金积蓄,创办了关山韵,决心为“老有所乐”开辟新路。

“整个暑假我都没停过,在为秋季开学做准备。”刘玉介绍,本学年课程开设了20个班,有民族舞、声乐、器乐、走秀等,“有人6月就来报名了,目前有400多名学员,最大的76岁。”

除了传统课程,这些“银发”学员对于新科技也十分感兴趣,刘玉说,曾经开过一个手机剪辑课,下午2点半钟开课,中午12点多就有人来占位置。今年随着AI技术的兴起,关山韵在每周六开设AI大讲堂,刘玉独创的“干中学”教学法让技术课变成沉浸式体验:“老师会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手把手地教,就是教一步就让学员走一步,教老年人用AI不能光讲理论,得让他们立刻看到成果——比如让学员们的老照片动起来。”

在关山韵的门口,贴着一份秋季课程表,从早上九点的走秀、声乐,再到晚上九点的民族舞夜校、合唱团排练,安排得井井有条,据介绍,这是校长深知老年人“不是自己病,就是老伴病,再不就是孙辈要接送”的无奈,推出柔性机制,分设“白班+夜班”同步教学。这份贴心,让关山韵逐渐打出名气。

“关山韵是我实现价值、快乐耕耘的人生最后一站。”她说。正如其原创校歌所唱:“荣辱也罢,得失也罢,一切都是最好的缘由。终身学习,永远年轻,大美在金秋。”

编审:梁延 邓国辉 夏金

记者:刘蕊俊 冉傲

责任编辑 刘蕊俊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