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我国首个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指南发布

长江云新闻  2025-08-31 16:24:26
分享到:

8月31日,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发布了我国高校首个《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指南》。

《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指南》封面图。华中科技大学供图

专家点评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指南。华中科技大学供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曾表示,批判性思维教育是培养领军人才的必要手段,是理性和创造性的核心能力,没有批判性思维教育就没有真正的素质教育。

当前社会,人工智能为学生提供了强大的语言生成、信息整合与创意辅助工具,但同时也存在大量幻觉,削弱了学生独立思考与质疑反思的动机,带来了思维与创新能力弱化的问题。高等教育亟须引导学生在理解与掌握人工智能工具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判断力、反思与创造力等人类独特优势的高阶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刘玉教授表示,高校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宏观层面服务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国家战略,并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地应对人工智能的机遇与挑战;微观层面则侧重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董毓教授表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针对认知和行动的理性反思活动。它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认知和决策过程的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探究、实证、辩证和创造性的考察,从而做出合理性的综合判断。批判性思维是理智品德和技能的综合。理智品德包括探究、求真、开放、公正、谨慎、反思等习性,技能包括认知的高阶思维技能,如阐明、分析、推理、评估、解释、创造、综合、自我调整等。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探究实证”的过程。

《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指南》包括批判性思维概念认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主体、教学评价与教学保障等内容,着重归纳了华中科技大学开展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的做法与经验,为兄弟高校有效开展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提供参考。每隔3~5年,指南将更新一次。

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小青副教授介绍道,学校遵循“探究和创新导向的批判性思维路线图”开展教育教学。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主要覆盖问题探究与分析、分析论证与批判性阅读、证据探究和评估、评价推理关系、挖掘隐含假设、辩证与创造、批判性写作与研究性学习等方面。

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即“如何教”,主要涉及教学方式和课程类型定位等。华中科技大学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方式贯穿在线上线下的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和考核的整个过程中。批判性思维课程突出“小班研讨式”教学特色,全面实行30人以内的小班授课,尤其重视小组学习法和案例学习法的使用。

批判性思维教学主体主要指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新手教师培训和在职教师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批判性思维和学科结合、工程教育认证和批判性思维课程设计、科技实践中的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案例及苏格拉底教学方式、终身学习和善于学习的原则与案例等。

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教学组组长张妍教授建议,各高校的教学团队应至少超过5人,并逐步增长,每位老师都要能够独立胜任1门批判性思维课程;各高校批判性思维教学团队可采取集体备课和个体备课相结合的模式,特别是定期集体备课不可或缺。批判性思维教学评价应发挥教学团队的集体效应,开展团队听课、互学互评、集体研讨等教学活动,注重实施标准化的批判性思维技能、有倾向的心理测试和批判性思维教学内容的课程教学测试,通过教学研究评价教学效果。

据悉,华中科技大学自2009年开始在启明学院电信系种子班试点探索批判性思维教学,2017年成立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负责全校的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该中心自2019年开始在全校推动批判性思维教学,16年来探索形成了有效的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模式,在师资培训、课程教学与学术研究等方面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该中心推出《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指南》。

(长江云新闻记者 汪佳睿 通讯员 李依莲)

责任编辑 王佳薇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