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公安出实招!守好群众“保命钱”“辛苦钱”“养老钱”
当“漏保”的救助温暖直达病患家庭,当拖欠的工钱揣进农民工腰包,当被冒领的养老金乖乖“归仓”.....这些饱含温度的民生图景,是荆州市公安县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公安县以社会救助、劳动维权、社保反诈等务实举措,把群众“急难愁盼”化作触手可及的幸福。
社会救助 从“漏保”到“应保尽保” 护住群众“保命钱”
斗湖堤关山社区75岁的居民陈道珍,因常年患病,2016年起就被纳入低保范围。前不久,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细致排查,发现其77岁的丈夫汤中林因心脏病丧失劳动能力。经快速审核,这对老夫妻双双被纳入低保保障,让这个家庭又多了一份依靠。“以前就我一个人有低保,一个月400元。现在我们老两口都有了,一个月能拿800元。”陈道珍感慨道,现在日子更有盼头了。
今年以来,公安县聚焦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在社会救助领域排查中,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发现了“以单人保代替整户保”的共性问题。公安县民政局副局长伍仁俊说:“因为部分工作人员政策掌握有偏差,造成了部分家庭成员‘应保未保’,我们通过入户调查和大数据比对,已将46户家庭中漏保人员全部纳入了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
整户保不仅解决了单个患病成员的生活保障问题,更解决了一个家庭的困境。公安县民政局接连出台《社会救助审核确认规程》等文件,建立“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机制。如今,乡镇网格员定期走访,医疗机构实时共享数据,确保救助政策精准落地。
在斗湖堤镇荆江社区,43岁的桑志雄就是政策受益者。他因身患重疾被纳入低保,每月可以领取570元低保金。治疗产生的医疗费用导致生活困难,又及时获得了2000元临时救助。专项整治以来,公安县共为22户低保对象发放临时救助金6.54万元,新增低保对象318户577人,整改“单人保”问题113例,整改率达98%。
劳动维权 多部门联动 追回农民工“辛苦钱”
“讨薪维权暖人心,排忧解难似亲人”——今年七月,肖师傅和工友们将锦旗送到县劳动保障维权中心,感谢工作人员帮他们追回拖欠工钱。
2025年上半年,公安县纪委监委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纳入重点督办清单,县劳动保障维权中心联动多部门打出“组合拳”:在建筑工地设立维权告示牌,开通24小时投诉专线,对重大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制。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受理欠薪举报投诉案件62件,帮助643名劳动者追讨工资642.12万元,欠薪案件办结时效同比缩短40%。
公安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胡可军说:“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依法依规受理和处理各类劳动维权案件,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予以惩戒。”
社保反诈 “大数据+人工” 守住百姓“养老钱”
为守护群众“养老钱”,公安县通过“大数据筛查+人工复核”双管齐下,专班人员对5139条社保风险线索展开全面体检,精准锁定127条问题线索,包括双户籍、重复领待、死亡冒领等问题。
截至目前,已完成96例社保“双身份”问题整改,追回资金108万元。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线索6条,累计挽回损失142.76万元。
治标更要治本。为此,公安县人社局创新推出养老保险待遇“静默认证”机制,通过比对医保消费等大数据自动验证生存状态。建立“长期停发人员清单”月核销制度,加强社会保险领域虚报冒领问题集中整治等11项新规,给社保基金装上了“电子围栏”,确保基金安全。
从社会救助的“主动发现”,到劳动维权的“快速响应”,再到社保反诈的“双重守护”,公安县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被动受理”到“主动出击”的转变。一个个民生问题的解决,让“弱有多助”的承诺落地,真正走进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一审:胡晓君
二审:张荣
三审:王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