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监督进行时丨恩施鹤峰:厘清“家底”管好账 确保“三资”颗粒归仓
农村集体“三资”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基层监督的重点内容。今年以来,鹤峰县纪委监委将农村集体“三资”监督作为护航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切实守好村集体增收的“源头活水”。
近日,一场特殊的土地租赁签约仪式在鹤峰县邬阳乡湾潭河村村委会举行。此前,邬阳乡纪委在办理某案件中,发现陆家河坝地块中一块2100平方米的土地因疏于管理,导致他人长期占用从中谋取利益,使集体资源流失。
恩施州鹤峰县邬阳乡纪委书记 刘莉:这块地原是建设黑茶生产厂的一个部分,因项目搁置、管理缺失,土地被村民长期无偿占用,堆放砂石料及搅拌设备。
随即,在县纪委监委统筹指导下,邬阳乡纪委聚焦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腐败易发领域,通过查阅台账、实地踏勘、走访群众等方式展开拉网式排查,不仅成功找回包括陆家河坝地块在内的4块流失集体土地,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4.6万元,更建立起了动态监管机制。目前所有资产已录入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资金资产资源定期进行公示。如今,走进湾潭河村,村委会公示栏上的“三资”明细单格外醒目,土地承包情况、集体账户收支、固定资产清单等信息一目了然。这种“晒在阳光下”的管理,让村民对集体资产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参与村务监督的积极性也显著提升。
恩施州鹤峰县邬阳乡湾潭河村村民 许自福:以前我们老百姓总觉得“三资”是村干部管的事,跟老百姓无关、离得远。现在通过“三资”监管平台公示出来,公示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我们随时能查看。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事关群众利益。集中整治开展以来,鹤峰县集中力量对全县152个行政村的“三资”进行了“地毯式”摸底,共发现并督促整改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项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106条,厘清了全县“三资”的“家底”,让模糊的“账目”变得清晰,让沉睡的“资产”重新焕发生机。在摸清底数的同时,鹤峰县纪委监委还坚持办案、治理、监督、教育有效贯通链接,深化标本兼治。今年以来,共发现问题线索79条,立案59件,留置1人。
恩施州鹤峰县监委委员 肖奇:我们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提升基层监督质效,确保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颗粒归仓。
(长江云新闻记者 林翔 鹤峰台 通讯员 向娜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