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闲资产”变“活资本”——通城春雷村盘活闲置资产托起乡村振兴梦

云上通城  2025-08-26 10:26:36
分享到:

初秋时节,在关刀镇春雷村乡村振兴微工厂园区,机械嗡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在生产线上熟练地加工、打包、搬运,一派繁忙景象。谁能想到,四年前,这里还只是村委会后方一片5亩的闲置空地,荒草蔓延,无人问津,如今变身机器轰鸣的微工厂园区;村集体经济从不足万元跃升至22万余元,四年增长二十多倍;近百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务农顾家、挣钱增收两不误……湖北省通城县关刀镇春雷村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走出一条资源活、产业旺、百姓富的发展新路。

“现在村里有了工厂,我们上班就在家门口,一个月能挣5000多块,还能照顾家里,比在外漂泊打工强多了!”正在凯空科技公司打磨飞机材料的脱贫户方大明高兴地说。

因势利导:从“沉睡荒地”到“产业园区”

春雷村毗邻353国道,距通城县城仅8公里,便利的交通在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闲置、村庄“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当时村账上不到一万块钱,看着好好的场地荒着,心里真不是滋味。”春雷村党总支书记何光明回忆道。

转机来自2019年。面对发展困境,关刀镇党委政府和春雷村“两委”立足实际、主动作为,对村内闲置空地及周边资源展开多次调研和谋划论证。“镇党委带着我们反复论证,发现这块地毗邻国道,距离县城近,是发展产业的‘黄金地’。”何光明说。经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大家一致决定变“废地”为“宝地”,建设厂房引进产业,把外出的能人“请回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全力争取下,春雷村获得县级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新建乡村振兴微工厂。2019年,第一栋标准厂房在这片荒地上拔地而起。

筑巢引凤:从“零星工厂”到“产业集群”

厂房建好了,如何引来企业成为关键。湖北精创电子商务公司成为首家入驻企业。“以前是小作坊,一家人挤在民房里做广告牌,施展不开。”公司负责人聂练兵坦言,当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驻微工厂,“环境好,交通便利,心一下子就定了!”

入驻后,公司发展迅速摆脱了束缚。“现在每天能接200多单,营业额3万元左右,还聘用了38名员工。”聂练兵笑着说,“这里是公司发家的福地。”首战告捷后,春雷村又盘活一座闲置多年的老学校,改建为标准微工厂。在镇村两级干部积极对接下,大舞台广告和凯空科技两家公司相继入驻。

“租金低、设施全,拎包就能入驻。镇领导还带着我们跑市场、谈订单,让人信心倍增。”凯空科技负责人丁伟兵对这里的“保姆式”服务赞不绝口。

凯空科技是一家专注复合材料产品生产与研发的企业。因业务扩张需要,该公司又新增了一栋厂房。如今,春雷村微工厂园区已入驻企业3家,解决了近百村民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跃升至22万余元。

经验启示:从“资源盘活”到“民生共赢”

春雷村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规划引领,精准定位。关刀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建立了详细的镇村两级闲置资产台账,制定分类盘活方案。对于区位好、基础佳的资产,鼓励出租;对有潜在价值的,支持改造利用或作价入股。”服务优化,环境留人。从“拎包入驻”到“带企业跑市场”,镇村两级提供的全方位服务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形成了“以商引商”的良性循环。民生为本,共赢发展。微工厂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50多岁的李华保在大舞台广告公司从事打包工作:“年纪大了,外面工作不好找。现在每月能拿4000元左右,轻松多了。”由闲置校舍改造的微工厂,带动了35名村民稳定就业,其中7人是脱贫户,户均年增收达3万元左右。

全镇推广:从“春雷探索”到“关刀实践”

春雷村的成功只是关刀镇盘活闲置资源的一个缩影。如今,变“闲”为“宝”的故事在关刀镇不断上演。“我们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建设乡村振兴微工厂,把加工企业建到村口,把就业岗位送到家门口。”黎望龙介绍,目前全镇已成功盘活闲置资产20处,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7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超300个。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通城县关刀镇通过盘活乡村“沉睡”土地,激活农村经济发展“一池春水”,走出了一条投入少、见效快、资源活、百姓富的发展之路,让“闲资产”真正变成了带动增收、促进就业的“活资本”。从无人问津的荒草地到机器轰鸣的乡村产业园,春雷村用四年时间实现了精彩蜕变。其背后的发展智慧,正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在鄂南大地上书写更多“点石成金”的故事。

通讯员:刘建平 胡琪

编辑|胡文婷

一审|胡文婷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责任编辑 刘益谦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