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湖草甸三季跳 随州这对“CP”很好“嗑”……
白云湖与草甸子,在过去的很多年,只是单纯的城市街区地名,有时甚至稍显落寞,门可罗雀。然而,在历史的书卷上,他们是随州实打实的最亮眼“CP”,而且谁也离不开谁。曾几何时,这里水运发达,贸易繁盛,车水马龙,宛如清明上河图一般令人向往,彼时的白云湖与草甸子一带,正是随州的经济与文化核心区。
如今,随城翻开崭新一页,这对沐风栉雨的“CP”,终于再次牵手在一起。
初春添“韵”
草甸子街开街,激活白云湖岸“烟火气”
2025年初,白云湖西岸的草甸子街正式开街,成为随州在新的一年里谋划文旅产业的“开篇”之作——这不仅是一条复古街区的亮相,更是白云湖文旅带从“单一湖景”向“岸线体验”延伸的关键一步。青石板路沿湖铺开,黛瓦飞檐的建筑与湖光相映,非遗剪纸、青铜编钟手作等摊位沿街排开,老字号拐子饭的香气飘出巷口,让“逛老街”成了随州人的新玩法。
“逛完街再沿湖散步,能摸到随州的老底子。”来自武汉的游客李女士举着刚买的草甸子街书签笑着说,“我特意查了攻略,知道这条街藏着随州的非遗,带孩子来既能玩,又能了解随州文化,比单纯打卡有意义多了。”
草甸子街的开街不仅为白云湖文旅带注入了“烟火气”,更搭建起“文化聚商、文旅兴商”的新桥梁。开街首月,草甸子街接待游客超87.9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文创消费增长30%。今年1-8月,已累计接待游客294.08万人次,为以文促旅带动大众消费,推动城市文旅与经济协同发展,写下了精彩的“开篇注脚”。
盛夏添“彩”
一湖两岸灯光秀,点亮城市“夜经济”
乙巳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期间,白云湖迎来第二次“添妆”:沿湖8公里岸线、7座桥梁、两岸106栋建筑、10座山体的基础照明提升工程,用光影将“曾随文化”刻进城市夜景——这是随州首次以“湖”为核心打造全域夜景,也是推动“日间游”向“夜间游”转型的重要尝试。
暮色降临,暖黄灯光勾勒出楼宇轮廓,七彩光束在宽阔湖面投射出各式纹样,晚风拂过,光影随波闪耀,这一幕已成为市民夜游打卡的首选。
“城市有了新的打卡点,现在全家每周都来白云湖看灯光秀。”家住附近的市民王先生带着孩子在湖边慢跑,“你看,沿路还有各种随州历史文化照壁、休息亭等等,非常美!不少摊贩也在附近卖起了文创,感觉随州的历史又活了。”
灯光秀推出后,白云湖周边夜间人流量暴增,带动周边奶茶店、小吃摊营业额翻倍,更吸引不少外地游客特意留夜,随州“夜经济”有了实实在在的载体。
初秋添“动”
“云湖夜澜”启航,打造沉浸式体验标杆
8月28日,白云湖将迎来今年第三次,也是最具创新性的“添妆”:“云湖夜澜”水上游船演艺正式起航——这是随州首个“游船+演艺+光影”的沉浸式夜游项目,填补了随州“湖上沉浸式体验”的空白,让白云湖从“岸线观赏”升级为“湖上体验”。
游船航线西起舜井大桥、东至编钟大桥,行程约60分钟。游客将在晚风荡漾的湖面上依次穿越“炎帝长歌”“钟鸣天地”“隋风宋韵”“时代随想”四大主题篇章,沿途邂逅10余处实景演艺节点。3D水幕投影、湖面光影舞蹈、桥体激光矩阵与真人表演交织,生动再现从炎帝文化、曾随文化、编钟文化到红色精神的绵延脉络。
项目共配备3艘主题游船,其中“炎帝号”可容纳75人,“编钟号”与“银杏号”分别为40客位,充分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乘船夜游不仅可欣赏“一湖两岸”的绚丽灯光秀,感受粼粼波光与璀璨灯火共舞,还可在编钟大桥领略激光划破夜空的震撼场景,更可与草甸子历史文化街区联动,实现千年古韵与现代光影的完美交融。
从初春的“岸线烟火”,到盛夏的“夜间光影”,再到初秋的“水上夜游”,白云湖的三次“添妆”,其实是随州城市文旅不断升级的“三步棋”:以湖为线,串联起文化传承与消费需求,让“曾随文化”从博物馆里的文物,变成游客能摸、能看、能体验的生活场景。如今的白云湖,早已不是单纯的“城中湖”,而是这座城市联通古今、链接四海的“核心朋友圈”——它见证着这座古城的景观创新,也让更多人读懂了“文化随州”的新笔法。
一年四季,今年的白云湖已实现三季连跳,她的下一季故事,你更期待什么?
(长江云新闻记者 雷少军 周科屹 通讯员 张杰 周进 张德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