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00后聚齐了!三名志愿者同日捐献造血干细胞
近日,80后春杰(化名)、90后小周(化名)、00后陈艾(化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些珍贵的“生命种子”将跨越千山万水,为三位病重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
“热血夫妻”同日入库,丈夫先捐献
春杰和妻子红英(化名)都是长期献血者,夫妻俩累计献血总量达6000毫升。春杰说,他是在红英的带动下开始参加无偿献血,两人还在同一天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今年7月,春杰和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他毫不犹豫地答应捐献,“人这一辈子难得遇到这样的机会做好事,能帮患者一把就帮一把。”红英一点都不意外丈夫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他们共同的处事原则。她还有些羡慕春杰,开玩笑说:“非亲缘之间造血干细胞匹配成功的概率相当低,我俩同一天入库,没想到他先和患者配上了。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匹配上。”
随着采集日期一天天临近,春杰难免有些紧张,但腼腆的性格让他不好意思和红英说。红英知道春杰的心事,主动提出要带着小女儿去医院陪护,当地红十字会马上为母女俩协调了临时的住处。春杰笑着说:“结婚这么多年,有些话不用说出口,我老婆就能明白。有她和孩子在身边,我更有信心了。”
捐献结束后,春杰一家人在采集室合影留念。他有些遗憾地说:“可惜大儿子已经开学了,不方便请假,不然我们还能照一张特别有意义的全家福。”春杰表示,等两个孩子长大后,会带着他们一起献血,帮助更多亟需救治的患者。
规培医生捐髓救人,诠释医者仁心
小周今年26岁,曾参军服役两年,现在是某医院的规培医生。他从2018年开始献血,献血总量达4200毫升。2022年,在一次献血活动中,经过采血护士的宣传动员,小周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就主动留存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接到当地红十字会的电话时,小周特别意外,“时间太久了,我都忘了曾经入库的事情。”短暂的惊讶过后,小周坚定地回复工作人员愿意捐献。他说:“我是名退役军人,也是名医生,救人理所应当。”
小周主攻医学影像技术方向,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血液病患者。他说以前献血会收到血站的短信,知道捐献的血液已经用于临床救治病人,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这次不一样,有一个素不相识的患者,在远方等着我的帮助,我觉得自己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小周感慨道。
采集当天中午12点,伴随着血细胞分离机“嘀”的一声提示音,采集顺利结束。小周捐献了26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他衷心祝福患者早日康复,希望患者今后主动去帮助别人,将这份善意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
大学生化身“奥特曼”,圆了“英雄梦”
陈艾是三位志愿者中最晚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入库不到两年,他就和患者匹配成功。当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征询他的捐献意愿时,他说:“生命是很珍贵的,没有什么比挽救患者的生命更重要,我愿意捐献!”
陈艾坦言,一开始父母因担心捐献影响他的身体健康,并不支持他的决定。但陈艾没有轻易放弃,而是查阅了大量资料,耐心细致地为父母讲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流程,最终打消了父母的顾虑。
从小到大,陈艾很喜欢奥特曼拯救地球的故事。对他而言,这次捐献算是圆了他的一个“英雄梦”。“我始终相信光,相信相信的力量。只要乐观向上,就能冲破一切阴霾,这也是我对患者的祝福。”陈艾笑着说。
采集当天,母亲在一旁默默陪伴着陈艾,不时地给他擦擦汗、喂喂水……虽然母亲嘴上不说,但陈艾知道母亲一定为他感到骄傲。“父母一直教育我要做个善良的人,帮助别人自己也会获得快乐。希望大家都能为身处困境的人伸出援手,让世界多一些感动和美好。”
记者:卢叶
通讯员:张蝶萍、邸冀东
责任编辑:卢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