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峥嵘岁月与红色精神的传承
开栏语:当岁月的指针指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庄严刻度,我们的目光再次聚焦那段用热血与信念铸就的历史。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循着先辈的足迹,走进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曹家晚村鄂东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南山头革命根据地等红色地标,以史料为笔、以旧址为卷,还原大冶儿女在抗日救亡中的铁血担当,追寻那永不熄灭的家国之光。
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坐落于大冶市灵乡镇谈桥村。这里,一栋两重连七式的老式建筑静静矗立,共计26间房屋。虽然历经了80余年的风雨洗礼,却依然保存完好。如历史的一页,这栋建筑静静地诉说着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的辉煌与沧桑。
翻修后的指挥部旧址
铭记谈桥抗战史
走进位于谈桥老街的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经过翻修的房屋看起来依然气派,高耸的马头墙,黑色的瓦檐,红色的墙体,青石的门柱,环绕的排水沟,衬托着这座古老的建筑,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进入大厅,正前方有一块挡板,红色的背景中,有军民同仇敌忾的画像,旁边是宣传标语“铁血男儿舍身跟党走”。
旧址展馆
整个旧址分为四个展厅:旧址陈列厅、革命历史教育厅、英烈厅、革命人物厅,馆内有大量珍贵图片、史料,记录着与新四军在谈桥抗战有关的革命英烈。
据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管理员明朋介绍,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建于清代晚期,原为大冶开明绅士、红色中医柯良斋的私宅。其坐西北朝东南,为砖木结构,共有前后两栋,为相连的七开间平房组成,单檐硬山顶,檐椽置于山墙上。前栋进门两侧及两栋相连处有天井,中间是一个大厅,两边房屋结构对称。二楼是木制阁楼。
老战士学习笔记
走进旧址,可看到不同的房间外分别挂着“大冶县政府”“大冶县公安局”“大冶县财政科”等字牌,再现了当年新四军指挥部的旧貌。油灯、茶壶、医疗器械、作战枪支等,都是当年的遗物,保存较好。
透过椭圆形的天井仰望苍穹,那一段革命战斗岁月依稀在脑海中回响澎湃。
谈桥抗战的辉煌
1942年5月,日军开始进攻浙赣线。为了牵制日军的进攻,新四军五师遵照中共中央华中局的指示和鄂豫边区党委的决定,命令十四旅主力挺进鄂南,创建以大幕山为中心的鄂南抗日游击根据地。
7月27日,中共中央华中局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指示五师大力发展鄂南抗日根据地。鄂豫边区党委和五师党委决定建立鄂皖湘赣指挥部和指挥部党委。
8月1日晚,鄂豫边区党委组织部部长杨学诚和新四军五师首长刘少卿遵照华中局大力发展鄂南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率师特务团和十四旅主力1500余人及部分地方干部由江北进驻谈家桥(今谈桥村)。
8月17日,杨学诚到了谈家桥,在当地开明绅士、中医柯良斋专门为部队腾出来的房子里,召开的江南部队营以上干部会议上,传达了边区党委和五师首长关于鄂南工作的指示,并正式宣布成立鄂皖湘赣指挥部,领导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人民的抗日斗争。
明朋说:“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成立不久后,新四军五师十四旅在政委张体学的率领下,打响了著名的谈家桥、傅家山、刘仁八战役。此次战役的胜利,极大激励了鄂南人民的抗日信心,并有效遏制了日军南进势头,进一步巩固了鄂南抗日根据地。”
这是黄石地区沦陷后,第一次较大规模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
这次战斗为巩固鄂南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鄂皖湘赣指挥部在谈家桥一带驻足更稳,历史意义十分深远。从此,谈家桥成为鄂南抗日斗争的领导和指挥中心,被载入新四军军史。
尹合春展示家中的旧军装
抗日战争时期,灵乡镇谈家桥有不少人参加新四军,村民尹合春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父亲尹定焴当年毅然响应号召,加入新四军第五师,投身抗日战场。
尹合春说:“我父亲后来跟我讲,听说要抗日,他马上就参加了。那时候抗战真的艰苦得不得了,14年的抗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舍生忘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才有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一定不能忘记。”
以实际行动传承革命精神
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是大冶地区非常重要的一处革命历史纪念场所,为全面研究大冶地区革命史沿革、当时的抗日斗争环境、革命组织情况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上世纪80年代,大冶县政府将指挥部旧址设立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1月,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不只在纸页间,也在那些保存至今的老物件里。在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附近,还有一处革命文物和抗战文物收藏馆。馆内收藏的历史革命文献资料、飞机坦克等藏品达数万件,增强了旧址的观赏看点和历史价值。
这些藏品的保存,得益于旧址管理员明朋。
他特意挑选了几件极其日常的藏品,讲述了它们背后的故事。
“这个碗看上去很粗糙,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物资匮乏,生活艰难,张大娘却用留给儿子的仅有的一碗米汤,救活了一名负伤的新四军战士。”
“这条粗绳索不是麻绳,是我们当地人用棉线一缕一缕编成的。1945年7月,毛铺战役打响,为彻底消灭盘踞在毛铺山的日军和伪军,军民同心,用这种绳索在悬崖上搭起人梯,百姓用血肉之躯筑成‘山路’共同作战,最终毛铺战役取得胜利。”
件件藏品,承载着他对党史宣传的执着。“这里是谈桥宝贵的精神财富。”明朋说,“这些藏品基本上都是我自费收藏的,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一个不能篡改的历史故事。每年我要开展红色宣讲有近百场,我这么做,是想让大家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把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谈桥村文化广场
依托红色资源,谈桥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该村从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促进农民增收、村庄建设打造品牌形象三方面发力,全力打造“黄石抗日红色旅游第一村”。
灵乡镇谈桥村党总支副书记付旭林表示:“明年计划将我们村的湘鄂赣边东党委旧址、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等串联起来,做好布展,充分挖掘抗战故事,打造红色旅游研学目的地。”
记者:石程曦
一审:璩 靓
二审:范先浩
三审:吴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