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黄石阳新:稻田写“诗” 科技赋能 “三色香粳”铺就丰收画卷

云上阳新  2025-08-25 09:49:16
分享到:

富河岸边的风,正拂过荆头山农场的万亩稻田。近日,这片绿意盎然的中稻田里,“阳新大米,香传万里”八个巨型字幅格外夺目——紫色香粳勾勒的笔锋苍劲有力,黄色香粳点缀的谷穗图案饱满鲜活,而铺就这幅“大地艺术”的底色正是黄石阳新特有的β-葡聚糖功能稻。三种香粳稻在阳新县41万亩中稻田野上交织出的不仅是一幅壮美的现代农业画卷,更藏着阳新大米从“种得好”到“卖得好”的破局密码。

三色香粳,一颗稻米里的自然馈赠与匠心培育。阳新县恒嘉楚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监事杨洪君介绍,水稻成熟后,紫色香粳的穗粒带着淡淡的花青素光泽,剥开谷壳,米粒如紫玉般温润,蒸煮时清香中带着一丝独特的回甘;黄色香粳则是阳新大米的“当家花旦”,谷穗金黄饱满,米粒晶莹剔透,煮熟后饭粒油亮弹牙,米香能飘满半条街巷;而作为底色的β-葡聚糖功能稻,更是藏着“健康密码”——每一粒米都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煮成粥时黏稠顺滑,成为现代人餐桌上的“养生新选”。

“这三种香粳稻,是阳新土地与科技碰撞出的宝贝。”阳新湖园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平笑着说,紫色香粳耐湿热、抗病性强,黄色香粳适应性广、产量稳定,β-葡聚糖稻则是经过多年品种改良的“功能担当”。它们不仅守住了“香传万里”的老味道,更长出了符合当代人需求的新特质。

科技为笔,从“看天吃饭”到“知地懂苗”。“以前施肥凭经验,现在手机一点就知道该施多少。”种粮大户盛新才点开手机里的“黄石市阳新县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微信小程序,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稻田的土壤肥力、水分含量。今年,阳新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让每亩稻田化肥用量减少了15%,而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尝试,更让稻米的口感添了几分自然清香。

稻田上空传来植保无人机的嗡鸣声,这是在进行病虫害飞防作业。“一台无人机一天能管300亩田,比人工效率高10倍,还能精准控制药量。”县农业农村局农作站负责人邢国仁介绍,北斗导航让播种行距误差不超过3厘米,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稻田温湿度,这些“科技范儿”的手段让41万亩中稻田实现了“精耕细作”。

全链发力,让“阳新味道”香飘更远。在阳新大米加工产业园里,包装精美的“ 富河稻花香、富河虾稻米”等阳新大米品牌一应俱全。“我们不仅做加工,更做品牌。”企业负责人拿起一款β-葡聚糖大米礼盒介绍,“现在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订单已经排到了秋收后。”

从田间到餐桌,阳新正打造一条“优质稻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县农业农村局派出农技专家田间地头开展指导种植,联合科研院所改良品种,还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展会等方式打响“阳新大米”品牌。

秋风渐起,荆头山管理区的稻田即将染上金黄。那片由三色香粳稻绘就的“阳新大米,香传万里”,不仅是对丰收的期盼,更是阳新以科技赋能农业、以品牌点亮乡村的生动诠释。当第一缕米香从田间飘向远方时,这颗带着土地温度与科技智慧的稻米,正把阳新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特约记者:张丕兴 通讯员:张永胜、方向亮

一审:高薇

二审:张贵华

三审:朱兰青

责任编辑 刘益谦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