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阳新:科技守护柑橘“致富果”
8月22日,高温炙烤下的阳新县率洲管理区柑橘园里,一场“科技护果”行动正精准推进。由省农业农村厅果茶办副主任赵昆松带队,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宏宇、省农科院果茶所副研究员王志静、肖翠等组成的专家团队,深入率洲管理区核心柑橘种植区,以“田间问诊+定制方案”模式,为当地种植企业破解高温干旱与病虫害双重难题,用专业技术守护柑橘“致富果”。县农业农村局、县植保站、县特产中心相关负责人全程协同,确保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高效落地。
专家团队首站抵达率洲管理区寿之乡家庭农场,未作片刻停留便深入柑橘园开展“现场诊断”:直接俯身拨开重叠枝叶,精准排查“太阳果”的受害程度与分布规律;通过叶片样本细致观察,快速识别出潜叶蛾幼虫蛀食痕迹及红蜘蛛种群密度;围绕土壤墒情、灌溉方式展开调研,形成“灾害现状+成因分析”的初步研判。
“率洲管理区柑橘的品质优势源于独特的生态条件,但持续高温少雨会加剧果实日灼,病虫害也可能因高温胁迫进入爆发期。”赵昆松结合种植实际提出专业建议,强调当前需构建“抗旱保墒+病虫精准防控”双防线——既要依托喷滴灌系统保障根系水分供给,避免土壤干湿剧烈波动;也要根据病虫害发生节律,科学选择低毒高效药剂。农场主何松涛当场反馈:“目前已通过喷滴灌实现夜间精准补水,将严格按照专家方案,傍晚时段开展药剂喷施,把病虫基数控制在安全阈值内。”
在凤缘家庭农场,专家团队发现其采用的果实套袋技术有效降低了“太阳果”发生率,这一科学种植实践得到专家组肯定。但通过“拆袋检查+枝叶抽检”,团队仍发现袋口缝隙处存在蚜虫聚集、叶背潜藏红蜘蛛卵块等隐患。针对这一“隐蔽性风险”,专家组从病虫害生态习性角度解析:“这里昼夜温差利于柑橘糖分积累,但高温高湿环境也为病虫提供了滋生条件,套袋果园需重点关注袋内微环境调控与隐蔽部位监测。”专家随即给出定制化解决方案,建议采用“傍晚施药+重点部位靶向喷雾”方式,既规避正午高温导致的药剂分解与作物药害,又能精准作用于病虫栖息点,提升防控效率。
此次专家团队的“靶向服务”,不仅为率洲管理区柑橘种植企业提供了“问题诊断书”与“技术施工图”,更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指导”,帮助种植户掌握了高温期柑橘管理的核心技术要点。当地种植企业普遍表示,专家组的专业指导既解决了当前生产难题,更明晰了科学种植的方向,为后续稳产增收注入强劲信心。
据了解,县农业农村部门将持续跟踪专家方案落地情况,组织农业科技特派员开展后续指导,以科技赋能推动阳新柑橘产业实现“抗灾保产”向“提质增效”升级,为区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特约记者:张丕兴 通讯员:夏昊天
一审:高薇
二审:张贵华
三审:朱兰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