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观察 | 从赛场夺金到产业突围 湖北人形机器人加速奔向未来
在上周闭幕的全球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湖北“光子”机器人斩获首金!闪耀赛场的背后,是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加速跨越。
记者 田思鹏:看我这个太极是不是打有模有样?其实我的老师可不是一般人,是机器人!就在上周,他们披上了秦国战甲,化身9名秦国士兵,参加了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为中国摘得首金。
这群“光子”机器人身高1米7,跳群体舞蹈时,不仅要动作整齐,还得实时变换队形、击鼓互动,难度堪比人类艺术体操。更难的是,它们每个动作的误差均小于0.01秒,是所有参赛队中唯一零失误的队伍。
光谷东智项目经理 樊鹏:我们团队有一句话,就是要摔就摔在前面,每一次摔倒对我们来说都是找到解决方案的一个指引,我觉得这也是整个湖北机器人产业的一种精神写照。
运动会上闪耀的不仅是“光子”。搭载武汉朗毅导航系统的“小顽童”机器人拿下1500米跑小组第一;武大刘胜院士团队打造的“天问3号”,圆满完成百米跑,其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90%;华中科技大学两支团队分获篮球赛亚军和酒店服务奖。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 周儒弘:一个进攻回合就20秒,时间比较有限,每个环节的反应以毫秒计数。我们选的PC算力都是相对来说比较高的,投篮到点之后,它用多少的速度,多少的俯仰角,是由机器人它自己去计算出来的。
从赛场到产业,湖北人形机器人的加速奔跑离不开一条完整的供应链。武汉朗毅的导航系统让机器人“扔掉遥控器”自主奔跑;华威科的电子皮肤“薄如蝉翼”却集成上百个感应点,是国内首个可量产交付的人形机器人触觉产品;黑芝麻智能的芯片算力可对标4颗英伟达Orin X……现在,全省已有超80家核心企业、近千家关联企业的生产,实现了人形机器人31个关键零部件的全覆盖,占据了全国86%自主移动人形机器人市场。
湖北省人形机器人整机技术攻关链主企业、武汉格蓝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熊少华:我们去年开始很多东西就没有,到现在整个一系列从关节到小脑到大脑到我们的一些传感器都有比较成熟的企业,可以很好地做这个事情。
政策赋能同样关键。湖北设立百亿元人形机器人母基金,直投核心零部件、软件平台等关键技术;武汉出台《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对关键技术攻关最高支持4000万元;全国首个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已在光谷启用,超市、餐厅、住宅等23个真实场景中,上百台机器人正日夜训练、“学习上岗”。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负责人 李正祥:目前我们建成了全国面积最大、场景最丰富、人形机器人台数最多的全国性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把企业和我们的产业结合起来,推动我们产业从0到1,最后实现从1到100。
如今,湖北人形机器人已深入电力巡检、医院导诊、养老陪护等多元场景。根据规划,到2027年,武汉将量产10款以上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突破10项关键技术、打造30个示范应用场景,产业规模突破百亿元,全力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长江云新闻记者 汪佳睿 田思鹏 程德明 谭思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