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云端锐评|为什么《黑神话》不做“猴”了?开疆扩土,需要这份“孤勇”

长江云新闻  2025-08-20 14:24:50
分享到:

“钟馗是谁?”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如今在全球范围内也火出圈了。

原来,在8月20日凌晨的德国科隆游戏展开幕之夜上,全球游戏玩家未能盼来《黑神话:悟空》的续作,却意外等来了预告片《黑神话:钟馗》。这条预告片在B站上线仅6小时,播放量便突破了500万大关。与此同时,众多外国网友也在网上疯狂搜索“Who is Zhong Kui”。

看这红袍玄甲的钟馗,这眼神杀直接穿透屏幕!从齐天大圣到捉鬼天师,从东方玄幻到民俗传奇,中国神话的宝库,才刚打开第一道门!

相较于探究钟馗能打出何等“神操作”,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为什么《黑神话》不做“猴”了?去年,《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发行仅4天,销量就突破千万大关,两周时间内全球销量更是飙升至1800万份,这一成绩刷新了国产单机游戏的市场纪录,把老外惊得直呼“中国游戏开了挂”。

今年继续发布悟空的DLC,就能接住“天命人”带来的流量红。这种模式既能延续既有世界观,又能降低市场风险,但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坦言:“《黑神话:悟空》发售后过得云里雾里。”DLC并非坏的选择,但此时此刻,团队更想先做一款黑神话的新作——新的英雄,新的玩法,新的视觉,新的技术,新的故事。

在商业成功与艺术追求的十字路口,他们选择用新作而非续集开辟疆土,这种看似冒险的“孤勇”,恰恰印证了真正的创作者永远在寻找“未被照亮的黑暗”。在内容消费日益快餐化的今天,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能力,恰恰建立在不断清空自我的勇气之上,正如冯骥所言“西游,不会到此为止!准备妥当后再回来”。

站在文化传承的维度,新作的开拓性价值远超续作。当《黑神话:悟空》将西游文化推向全球视野,钟馗题材的选取则展现出更宏大的文化野心——它不仅要解构传统神话,更要构建属于这个时代的东方美学体系。这种从具体IP到文化宇宙跃迁的底气,源于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赋予了游戏产品在国际舞台上更强的议价能力和文化话语权。

曾经,我们一心追日本动漫、欧美游戏,出海的中国游戏多以“挣快钱”为导向;现在,全球玩家为中国钟馗吵上热搜,以《黑神话》系列为代表的作品,正肩负起“文化输出”的使命,向世界展现中国故事、中国审美与中国技术,从“Made in China”向“Created in China”华丽转身。

你觉得《黑神话:钟馗》能否超越《黑神话:悟空》的成功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撰稿:刘蕊俊

编审:梁延 夏金 李桓

责任编辑 刘蕊俊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