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五味子书记”翁新强的11年山村答卷
在秦巴山深处,一位青年用11年光阴将“问题笔记”变成“致富答卷”。今天,我们聚焦十堰市郧西县小新川村党支部书记翁新强,看他如何带领深山小村落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在这间不大的村支书办公室里,我们看到了翁新强扎根乡村11年写下的工作笔记。
十堰市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党支部书记 翁新强:我2015年报考了大学生村官,村委会第一次跟我们当时的村两委干部在一起商议。
记者:相当于您到来到这儿做的第一份笔记。
十堰市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党支部书记 翁新强:对对对,是的。
泛黄的笔记本,第一页记录着:“挣钱难、出行难、看病难、读书贵、住房危”的民生五问。当时,刚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他,放弃白酒企业销售总监职位,毅然返回海拔1799米、穷困偏远的的家乡。
十堰市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党支部书记 翁新强:我们来,不是说我想做什么,而是这一片的父老乡亲,他们需要什么,群众提到了挣钱难、出行难、看病难、读书贵、住房改建这一块,我们后来再开展工作,也是围绕这几个版块,一项一项地去攻克。
走出办公室,记者跟随翁新强来到村里“五味子”基地。过去十年间,翁新强靠这些“五味子”带动700余户群众脱贫致富,户均增收1.2万元。但今年的连月干旱,让“五味子”减产近半。紧急关头,翁新强带领村民开凿蓄水池,启动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眼下,新筑的堤坝已初具雏形。
十堰市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党支部书记 翁新强:刚刚开工,也就一个多星期,我觉得我们人适应自然、战胜困难,这是不管在哪个地方工作一个必备的素质,拿今年的干旱来讲,全村2000多名群众,他相信我们这些村干部,能够保障他日常饮水。
十堰市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民 翁明德:他很关心我们,这几年不是天旱就是雨涝,我们一块给他管理好。
11年深耕大山,昔日的“民生五问”已悉数破解,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校园焕然一新、20多位独居老人住进了免费的养老照料中心,荒山间长出了中药材、红色遗址变成旅游景点……村集体经济从零提升至30.8万元,人均收入翻番,达1.97万元。
十堰市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党支部书记 翁新强:将来有一天当我们已经卸任的时候,乡亲们依然能够发自内心地说,这一届干部还是干了很多民生实事,就可以了。
(长江云新闻记者 胡禹 赵龙文 牛寅 王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