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京东,背后是湖北的决心!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这是中国火箭军一句广为人知的宣传语。没想到的是,“东风”和“快递”有一天真的走到了一起!为了共同的使命,用了火箭般的速度!
8月14日,就在湖北,双“东”合璧——东风汽车与京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一个汽车产业和一个物流企业为何要跨界“牵手”?让我们拉长时间轴,来看这股“东风”背后的深意,以及使命所在。
1
这场合作,本质上是汽车巨头的变革决心,撞上了电商巨头的供应链底气。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的关键窗口期,东风汽车凭借前瞻性的战略布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在电动化平台开发、智能网联生态构建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国字号”车企名列前茅;京东则致力于打造“有责任的供应链”,在数字化供应链、平台生态及用户服务领域有强大优势。
东风需要一个能撬动产业协同抢占市场的超级管道,京东需要一个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数智化转型升级的合作伙伴。可以说,合作绝非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一次深度融合、优势互补的大胆尝试。
从合作内容来看,双方围绕整车营销与售后服务生态、采购及供应链、智慧物流三大核心领域展开深化合作,主要是为了“共建数智供应链新生态”。
汽车圈有个共识:卖车只是开始,真正的金矿藏在车主拧动钥匙后的每一公里。近年来,东风汽车与京东集团在物流商用车、用户营销与售后服务生态等领域已经构建起深厚合作根基,这次在数智化领域的合作,可以说是双方长期合作的一个必然结果。
抢抓机遇,抢占赛道,抢占市场,东风的这一步“抢”在前面。
2
双“东”合璧的背后,是湖北全力支持东风的决心和魄力。
就在双方合作前两天,8月12日,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到东风公司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今年以来,省委主要领导调研东风,已经有三次。
“支持东风公司发展是湖北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
这句坚定的话语,多次出现在省里相关座谈会以及调研行动里,也就不难解释上文提到的重磅合作了。
如果以2025年为节点,“三顾东风”,深意层层递进。
1月13日,王忠林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青、总经理周治平座谈,他指出,东风公司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产业升级的领头羊、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湖北的亮丽名片。
今年1至7月,东风公司整车销量达126万辆。其中,7月单月销售同比增长27.5%,增速在央企汽车制造集团中居首位。
4月16日,王忠林到东风公司调研,并召开支持东风公司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五大跃迁方向让“路线图”更加清晰:要实现新能源跃迁、智能化跃迁、国际化跃迁、融合化跃迁、企业美誉度跃迁。
东风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率达到88%。专利创新指数连续三年居行业第一。4月,东风高端智慧新能源汽车品牌——岚图汽车成为我国首个达成20万辆下线的央国企高端新能源品牌,今年连续5个月销量过万辆。
8月12日,王忠林在东风公司调研并座谈。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支持东风公司打造汽车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2025年,湖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定下“双百万”目标——东风公司产销突破100万辆,“湖北造”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迈上100万辆台阶。为实现这一目标,湖北发布了《支持全省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措施(2024-2027年)》等支持政策,从产能提升、科技创新到消费促进等全面发力,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跃升。
湖北对东风的高度重视还体现在强力推进合作上。
5月23日,东风汽车和华为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汽车智能化、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生态共建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7月23日,东风汽车与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斯泰兰蒂斯集团战略对接,加快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助力湖北做大做强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省市相关部门全力服务支持东风发展。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的同时,提前推进充电桩在农村的全覆盖,把消费者的顾虑想在前面;支持东风与湖北重点实验室合作,推进具身智能的终端研发,目前,东风汽车已在具身智能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硬件方面,部署行业首个16000吨一体化压铸设备,打造一体化车身;动力方面,新一代马赫动力系统热效率提升至47.06%,刷新行业纪录。
湖北是真正地把东风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儿来做!
3
车轮滚滚,引擎强劲。为何湖北如此看重东风?
东风探索低空出行的“sharing-Airland”飞行器
原因有三。
支柱产业不容有失!
正所谓,汽车产业兴,则经济兴。汽车产业是湖北第一大支柱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2024年,湖北汽车制造与服务产业突破万亿规模。新能源汽车,一路飞驰,在湖北汽车总产量中的占比从2022年的15.4%猛增至31.4%。全省每生产三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这一年,东风汽车第6000万辆汽车下线;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度第1000万辆达成活动在东风汽车举行;东风本田在武汉建成本田全球首个纯电智能工厂……同时,东风汽车,作为汽车产业链上的“链主”企业,构建了一个辐射全球的产业生态圈。
稳住了汽车产业,就稳住了湖北工业经济基本盘;做强了汽车产业,就挺起了湖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脊梁”。
转型窗口迫在眉睫!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的大潮涌动,各地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赛道,陕西、河南等省份在汽车产业方面加速发力,包括湖北在内的传统汽车重镇面临不小挑战。
事实上,湖北早已开始谋求转型升级。
2023年10月,湖北印发《湖北省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提出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汽车总产量比重达到40%以上,产值达到3500亿元。
紧接着,湖北打响汽车产业转型战役。2024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汽车等传统产业转型任务紧迫;打好汽车产业转型战役。
当前,湖北正抢抓汽车产业转型窗口期,全力打造“世界车谷”。作为龙头企业,东风公司也正瞄准智能化、绿色化、前瞻化方向,加快转型升级。今年6月,由东风公司牵头建设的具身智能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已完成认定,这意味着东风汽车在智能化战略布局中再添重磅支撑,为湖北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注入新动能。
“支点建设”战略目标!
年初召开的湖北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提出实施支点建设七大战略。从燃油车时代的“二汽”到新能源赛道的岚图、猛士,东风的转型路径恰好踩中湖北“支点建设”的两大关键词:能级跨越与产业倍增。
湖北以“51020”现代产业集群为总抓手,通过“链长+链主+链创”三链协同机制,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与新兴产业“新树扎深根”双向发力。2025年上半年,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7.5%,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62.1%,印证了“湖北制造”向“湖北智造”的加速跨越。
我们不禁要问,这股“东风”会吹向何方?
湖北汽车产业正以创新为擎,在时代浪潮中书写新篇。向新,聚焦前沿技术突破,以电动化、网联化重构产业基因;向智,深耕智能驾驶与数字工厂,让钢铁脊梁跃动智慧引擎;向绿,推进零碳转型,构建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向全球,以“世界车谷”为支点,撬动国际市场版图。
东风正劲吹,湖北在突围!
东风在快进,湖北在力拼!
“中国的东风”,根基已成擎天巨擘;
“世界的东风”,舰队已驶向深蓝!
总策划:岑卓
总监制:何伟
监制:洪燕
统筹:谢珍
编审:康耀方 邓国辉
撰稿:刘蕊俊 王雨湄
美编:邱方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