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长江观察 | “两山”理念的湖北“两河”实践

长江云新闻  2025-08-15 19:30:29
分享到:

今天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沿着“两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今天,我们走进鄂西北两条河流滋养的土地,看湖北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两山”理念如何重塑乡村振兴。

记者 刘飞:在堰河村的深处,竟然藏着这么一片瀑布群,多年之前因为路难走,这里的美丽景色鲜为人知。但是今年修建了一条特色的观光栈道,让瀑布群和堰河村的距离大大缩短。

南河支流峡谷深处,一条新修的实木栈道串起分布在山间的自然景观。游客穿行于瀑布群间,脚下是生态茶园,远处是民俗村。谁能想到,二十年前这里因过度砍伐满目疮痍。

襄阳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村民 何祖运:饭都吃不饱,只有到山上砍柴,(100斤树)卖了2块多钱,山都砍得光光的。

转机始于“封山育林”的铁规矩。那时,闵洪艳带领村民在砂砾山上种茶、栽树,2.1万亩荒山如今森林覆盖率达81%。生态的变化带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堰河村的农家乐从1家变为67家,民宿突破百户,去年接待游客115万人次,集体收入破亿,较二十年前增长百倍。

襄阳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委员 祝勇:我们以前是下山为了生活,我们现在是上山为了更好的生态旅游的发展,我们的游客每一年有30%的增长。

襄阳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 闵洪艳:管好山、护好水、修好路、育好人、建好村,我们从发展茶叶到建设村庄,这就在发展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实现了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我们农村来讲,是有潜力的,是有生命力的,是有可持续的,是有希望的。

从“资源消耗”到“生态保护”,堰河村的蜕变之路,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新项目、新业态的不断涌现,让堰河村的路越走越宽。

襄阳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 闵洪艳:你看,这个湖修起来以后就是水上游乐,从山上水里都能给农民增加收入,也把我们自然的优势发挥出来。

记者 刘飞:咱们也是依赖生态来吃饭的,我们的好日子也是通过它来实现。

襄阳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 闵洪艳:对。

海拔1600米的保康县尧治河村,云海之下藏着更大胆的实践。这里地处磷矿主产区,60多个废弃磷矿洞中,正上演着现代版“点石成金”的故事。

记者 刘飞:在云端之下,我身旁的这一排排矿洞食用菌正在蓬勃生长,发展特色产业,真正把绿水青山生态价值实现转化。

这里曾因采矿满目疮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记忆,促使尧治河村在阵痛中开启了一场关于转型的探索。

襄阳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党委书记 孙开林:在这个时候我们把露天开采就进行了一刀切,全部进行了关闭,请了专家学者对我们矿石的开采进行了全面系统规划。

《村民自治章程》三次修改,山林植被、野生动植物保护等事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无人机巡山、垃圾换日用品等创新遍地开花。最惊艳的转身发生在百米矿洞——3D全息投影让孙悟空在岩壁腾云驾雾,昔日矿洞变身童话世界。

游客 李英:特别震撼,灯光还有视频效果特别好,还有猪八戒孙悟空和我进行互动,特别好玩。

襄阳保康县尧治河矿洞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刘花军:我们矿洞的温度在8℃至12℃,它是恒温,一年四季24小时每天都有(鲜香菇),每年可以为村集体收入创造七、八千万,利用矿洞资源,节省了外面的山林土地。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从“工业立村”到“生态兴村”,尧治河村将矿区成功转变为农业生产区和避暑景区,全村固定资产达9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万元。

襄阳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党委书记 孙开林:绿水青山要变成金山银山,尧治河现在一个村旗下有3个4A级景区,老百姓可以说在家门口能够挣得到钱,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飞 李晓雨 郭裕铭 廖云翔 襄阳台 谷城台 保康台)

责任编辑 唐元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