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丨武汉,一座抗战歌咏之城

长江云新闻  2025-08-15 17:19:21
分享到:

武汉革命博物馆红巷苗苗和红巷青马讲述《大家唱》背后的故事

80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了这一天,亿万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了14年!为了这一天,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铸就一首首战歌,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冲破迷雾,发出胜利的号角!

胜利号角:《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

这是伟大的战争,这是光荣的战争!

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

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

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

《大家唱》第二集中的《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歌谱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上海文化界提出“到武汉去”口号。正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就读的夏之秋被迫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武汉。在地下党员的支持下,他参加了武汉市文化界抗敌工作团,被推选为音乐组组长,并创建了两支救亡歌咏队。

10月,他在报刊上读到诗人光未然的《抗日合唱》歌词,大受鼓舞,便立即谱写成一首抗日救亡歌曲,并将歌名改为《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歌曲以反问暴行开始,以肯定胜利结束,传达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痛恨,鼓舞着人们坚信抗战必胜的信心,在武汉的救亡歌咏队中得到广泛传播。

1937年11月,这首歌在当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歌曲集之一《大家唱》上发表,并很快传遍中国天南海北的各个战场。不仅如此,夏之秋还组织了武汉合唱团,将这首歌带到南洋,向海外爱国华侨进行抗战宣传、募捐,支援民族解放事业。

武汉革命博物馆藏文物 编选《大家唱》第一集(初版) 

《大家唱》:刺向敌人心脏的“锐利武器”

当时的武汉,除了夏之秋,还有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冼星海。1937年10月,冼星海和上海戏剧界救亡演剧第二队抵汉,下榻汉口精武体育会。在这里,他结识了群声歌咏队的曾昭正,因有着“用歌咏唤起民众救国”的共同抱负,两人很快成为挚友。

1937年10月上海戏剧界救亡演剧第二队抵汉 中排左二为冼星海

当得知曾昭正正在出版抗战歌曲集《大家唱》时,冼星海十分高兴,亲自为《大家唱》第二集作序,并把自己的许多作品发表在《大家唱》上,希望“救亡音乐像一件锐利的武器一样的在斗争中完成民族解放的伟大任务”。

《大家唱》出版后,武汉青年人手一册,书店很快销售一空,在全国发行量达到二十余万册,成为救亡歌咏运动中发行量最大的歌曲集之一!

武汉革命博物馆藏文物 编选《大家唱》第二集(初版)

1938年,在保卫大武汉的群众动员中,救亡歌咏团体以《大家唱》等为歌本,在军人、伤兵、难民、工人、农民等群体中进行演出并教唱抗战歌曲,举行歌咏火炬游行大会,不仅有力推动了武汉的救亡歌咏运动,也有力地促进了全国人民的救亡运动。

1938年4月10日在黄鹤楼举行的美术歌咏火炬游行大会

《大家唱》中的一首首战歌,犹如一支支刺向敌人心脏的尖刀、子弹,鼓舞起军民战斗的情绪,坚定了民众抗战的信心,告诉人们:胜利,最终是属于我们的!

《大家唱》是“砥柱中原——湖北抗战文物主题联展”撷取的80余件珍贵文物中的一件。展览将以物证史,深挖历史细节,呈现湖北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湖北抗战是中原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由武汉革命博物馆主办的“砥柱中原——湖北抗战文物主题联展”,将于近期开展。

(来源 长江云新闻  视频 易星 图文来源 武汉革命博物馆)

责任编辑 杨雨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