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中国好人龚大贵:守护三副病榻廿余载, 铁肩柔情扛起一个家

云上枝江  2025-08-13 17:06:31
分享到:

龚大贵,男,1952年生,枝江市马家店街道熊家窑社区居民,2019年获评“中国好人”。二十多年来,他独自一人以惊人的毅力照料着家中三位瘫痪的至亲:耳聋高龄的养母、因脑瘤瘫痪的妻子以及先天性脑瘫的外孙,生活的重担如山,却从未消磨他内心的热忱与高尚品德。

厄运三叠:至亲连遭病厄

现年73岁的龚大贵是董市镇人,一位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诠释了“平凡中的伟大”的下岗工人。虽与养母李青修并无血缘羁绊,他却数十年如一日恪守孝道,如亲生母亲般侍奉。1982年,龚大贵进城务工改善生活后,第一时间便将年迈的养母接来同住。这位早年丧夫的老人,从此在养子的孝心中安度晚年。2013年后,身患多种疾病的养母彻底丧失自理能力。龚大贵每天坚持为母亲翻身擦洗、熬药喂饭、端茶递水,从不叫苦叫累。

2002年,女儿龚华玲喜得一子,皮肤白净、模样可爱,名为罗骏威。当喜抱麟孙的龚大贵还沉浸在新生命为家庭带来的希望中时,命运却给了他当头一棒。2004年,两岁的小骏威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发现时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期。面对这一打击,女婿不堪重负,离家出走,音讯全无,女儿只能带着年幼的孩子和满心伤痕回到娘家。作为父亲,龚大贵没有一句怨言,而是用宽厚的胸怀为女儿撑起一片天,帮助她重拾生活的勇气,默默地承担起了照顾外孙的责任,好让女儿安心在外谋生,赚取医疗费用。

龚大贵从来不对生活低头,然而厄运并未止步——2008年1月8日,龚大贵的妻子在家中突然晕倒,经医生确诊为脑瘤。手术后,虽保住了性命,却因伤及神经导致下肢瘫痪,生活无法自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龚大贵选择与命运抗争到底:“我只想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守护好自己的小家。为了这个家,我不能倒下。”自此,龚大贵开始了同时照顾三位瘫痪至亲的生活。

铁肩如山:守护病榻廿余年

在守护三位卧床亲人的二十年里,2013-2017年间最为艰苦。无论冬夏,龚大贵每晚在沙发上和衣而眠,稍有响动就起来查看。三个病人的作息时间不一样,晚上翻身、起夜的时间也不一样,龚大贵每晚至少起身3次。凌晨4点,检查家人情况后,他就出门“跑麻木”打零工,6点钟回家做好早饭,服侍母亲起床,为瘫痪的妻子穿衣,将她背到躺椅上,再给外孙喂饭……一切安排妥当后,8点左右继续出门干活,10点钟回家给亲人按摩拉伸、处理大小便后又出门,12点回家做午饭……一天下来,他家里、家外要往返8次,俨然已忘记自己也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高强度的工作生活压力曾让他低血糖休克。如此艰难,龚大贵始终咬牙坚持,他说:“亲人遭受疾病的折磨已经很痛苦了,我要尽全力照顾好他们!”

在龚大贵无微不至的照料下,耳聋多病的养母得以颐养天年,于2017年4月握着养子的手与世长辞,享年94岁;2018年7月,老伴也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他用超越血缘的守护,亲身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用最朴实的陪伴,深情演绎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婚姻真谛。

希望长明:微光照亮未来

生活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但龚大贵始终怀揣希望,并以金子般的心灵照亮他人。自2002年搬入熊家窑社区以来,他二十年如一日主动承担起所在楼栋的环境卫生维护,为邻里营造舒适环境,只因“住在这里的基本都是女同志,我来打扫是应该的。”对于龚大贵家庭的特殊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询问困难,他却总是婉拒:“这是自己家的事,怎么好意思去麻烦政府。”尽管家庭经济拮据,龚大贵仍坚守着美好品德。一次干活回家路上,他捡到一部崭新的苹果手机,周围空无一人,在接到失主电话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主动询问住处,并将手机送还至失主手中。在他眼中,维护环境、拾金不昧只是微不足道的平常事,“不值一提”,然而正是最朴实的行动才诠释了善良与诚信的可贵。

如今,外孙罗骏威已经23岁,龚大贵依旧每天都坚持给他做按摩和拉伸运动,揉搓腿脚肌肉,在饮食上注重营养,希望有一天他能够重新站起来。外孙女也已经上初中,有着不错的学习成绩,龚大贵盼着她能考个好高中,将来找个好工作。亲自陪伴孙辈们成长,是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最珍贵的慰藉,也是支撑他继续前行的力量。

枝江融媒通讯员 罗琦

一审:何唯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

责任编辑 李雪婷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