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洪湖市吴王庙村:用“五心”让纠纷30年不出村
日前,省委组织部选树了一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好支部”和担当作为(为民服务)“好支书”。其中,荆州市入选的有7个乡村振兴“好支部”、7名担当作为“好支书”、3个基层治理“好支部”、3名为民服务“好支书”。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部署,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市上下投身乡村全面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荆州发布开设专栏,推出系列报道,介绍“好支部”在强基固本、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中的先进经验,讲述“好支书”担当作为、领航致富、为民服务的感人故事。
傍晚时分,洪湖市乌林镇吴王庙村,丝丝凉风从村委会“五心”调解长廊穿拂而过,村干部与村民们坐在长椅上,或热烈讨论,或轻声劝解……
“五心”调解法治长廊
这样的调解工作,吴王庙村已连续开展了30年。
“我辛辛苦苦种的黄豆,一夜之间变成了这个样子,可怎么办啊?”村民老姚一大早下田,看到自家黄豆几乎全部遭了殃,一时间慌了神。
“我家黄豆也是!”“肯定是老李飞洒农药搞的,找他去!”气不打一处来的老姚和几名受损农户当即前往老李家,准备讨个说法。
事发突然,村党支部获悉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村干部和调解员,前往各家了解农药误喷事件详情,并深入田间地头调查作物受损面积及程度,从情、理、法多个角度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劝解,组织17户受损农户与误操作者李某商谈赔偿事宜,最终达成赔偿协议,让这起纠纷得以平稳化解。
“化解矛盾纠纷,需要我们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党群同心、以心换心,用真心真情来理顺心气、化解怨气。”村党总支书记周满堂说。
议事协商
吴王庙村已连续30年实现“纠纷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村民零上访”。要守好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并非易事。
村党员干部、调解员们在干中学、学中干,逐渐总结出了“接待热心、倾听细心、疏导耐心、解题匠心、调解公心”“五心”工作法,并将议事平台从会议室搬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发动村民一同参与治理。
党群同心,才能共促乡村振兴。在“党组织领导、社会协同、村民参与”治理体系支撑下,吴王庙村以“积分制”为切入口,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到乡村发展的各项行动中来。
参与乡村建设、助力项目开发、腾退“三堆两垛”、做好房前屋后清洁绿化,甚至修饰好自家小菜园都可以获得一定积分。月初,评分员到各自负责的湾组召开板凳会,告知村民村里要干什么;月中入户初评、月底打分,最后现场签字并发放积分卡。
“1积分等于1元钱,可以直接用积分卡来超市消费,村里会定期到超市集中结账。”在吴王庙村积分超市,老板指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介绍。
“积分可以换米面油、洗洁精、洗衣粉等各种生活用品,相当于直接当钱花,大家参与热情可高了。”一旁的村民抱着刚换取的生活用品美滋滋地说。
党员示范带头,在积分制的激励下,吴王庙村村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278名村民主动投工投劳,72户村民主动让利让地,建成停车场、下水道、景观地20多亩,累计清理“三堆两垛三乱”300余处,平整土地2000多平方米。
乌林镇吴王庙村星潭子
近年来,吴王庙村还积极争取资金1000多万元,打造老年幸福食堂、老年儿童快乐之家、村级文化长廊和人民乐园,开发星潭子旅游休闲项目……处处可见党群同心、共谋发展的生动场景。
从坑洼不平的乡间小道到宽敞平整的柏油路,从随处可见的私搭乱建到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无一不是吴王庙村党群同心、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如今的吴王庙村,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更有和美的生活,党群同心的故事,每天都在这里书写。
(记者:夏雨彬/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