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破形式虚功 解民生难题 以作风之变丈量民生温度
清晨六点,蕲春县漕河城区枫树林凤凰世家铁路桥疏导点已人声鼎沸。摊位整齐划一,商贩热情招呼,居民悠闲挑选。“以前这里挤得挪不动脚,城管一来就跑,像打游击。现在好了,风吹不着日晒不着,真有种‘家’的感觉!”摊贩吴桃华指着崭新的遮阳棚,脸上洋溢着踏实。从占道经营“躲猫猫”到规范疏导“安下家”,变化的背后,是蕲春县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标尺,将“学查改”贯穿民生实事全链条,推动“纸上条文”化为群众可感可触的“温度计”。
聚焦痛点:民生小事就是作风大事
“找个车位,能绕小区转好几圈,急得人冒火!”提起过去的停车难,漕河城区首府壹号小区居民田向东直摇头。群众呼声就是行动号角。县城管执法局联合城投集团,硬是在城区“螺蛳壳里做道场”,盘活闲置地块,一个拥有291个车位的生态停车场迅速落成。“现在好了,抬脚就到,停得安心,心气都顺了!”田向东的感慨,道出了群众对作风之变的真切感受。这只是蕲春破解“一位难求”的开端,年内还将有4处停车场陆续启用,更多“有位可停”的便利正在路上。
变化同样深刻发生在医保窗口。慢性病患者王立红过去为开一张处方,得专程往县城跑,“费钱更费神!”如今,县医保局强力推动电子处方流转服务覆盖全县所有公立医院,“家门口的医院就能开电子处方,扫个脸几秒钟就结算,省心太多了!”从“跑断腿”到“一键达”,疏通的是服务堵点,温暖的是百姓心窝。
数据见证作风之实。
城管执法局:科学规划、分类施策,新建5处停车场,新增车位500余个,货运车辆免费停靠难题终破解;
交通运输局:拉网排查修补破损路面5600余平方米,畅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医保局:打通系统壁垒,电子处方覆盖15个乡镇,年均节省群众“跑腿”成本超百万元;扫脸支付普及,结算“秒过”;
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行“线下七日无理由退货”,“五心标准”示范街区让市民放心消费;
公安局反诈中心:三年如一日精准核查高危预警5607条,见面劝阻2117人,成功止付冻结涉案账户6957个,守护群众“钱袋子”超6亿元;
县人民医院:成功实施首例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患者张先生术后48小时出院,“不开刀、少花钱、在家门口治好病”的期盼成为现实。
延伸末梢:乡镇实践书写惠民答卷
作风之变,根在基层,效在末梢。
狮子镇花园片区,新建的垃圾中转站机器轰鸣。“当天垃圾当天清,臭味没了,蚊虫少了,环境真是大变样!”村民吴春阳的欣喜,源于镇村干部将“屋场院子会”上群众最急切的呼声,迅速转化为行动。他们积极争取移民项目资金,仅用3个月,就建成配备压缩箱的中转站,一举解决了13个村生活垃圾露天堆积的“老大难”,让“户清扫、组保洁、村清运、镇转运、县处理”的闭环模式真正运转起来。
在张塝镇,一场农民工薪资纠纷的化解更显治理智慧与速度。“真没想到,拖了一年的血汗钱,在调解室半天就要回来了!”农民工霍某林攥着刚拿到的5600元工资,激动地向调解员深深鞠躬。依托该镇创新打造的“预防-调解-化解”全链条机制和片区“解纷急诊室”,专业调解员仅用3小时就高效化解了矛盾。“转作风、办实事”这剂“良方”,让“有矛盾找调解”成为新常态。一季度数据显示,该镇调解成功率跃升至82%,重复信访量同比下降47%。
一线声音,传递民心温度。
蕲州镇黄土岭村村民宋汉东:“天干时水不够用,烧饭洗澡都成问题!”——针对群众饮水之困,蕲州镇党委、政府干部下沉一线摸实情,全力争取1500万元专项资金,启动水厂取水设施及管网改扩建工程。项目负责人柳时标顶着烈日指挥:“科学组织,倒排工期,确保10月底通水,让2万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檀林镇石牛村学生方淼:“我在这里交到了很多朋友,学到了防溺水、防诈骗知识,我的爸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玩手机啦!”——聚焦暑期山区儿童“看护难”与安全隐忧,石牛村“两委”主动征集民意,筹措资金改善条件,招募12名大学生志愿者,办起“手拉手·暖童心”夏令营,让300名儿童在快乐中学习,在陪伴中成长。村党支部书记王多斌说:“孩子们开心,家长安心,志愿者得到锻炼,这是多赢!”
机制创新:“开门教育”激活善治动能
如何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蕲春的答案是:敞开大门,问需于民;闭环解题,取信于民。
县住建局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的“有事您说话”平台,成为社区治理新法宝。扫一扫电梯间小小的二维码,居民诉求直通主管部门。城市花园小区居民梅国栋饱受停车位不足之苦,扫码反映后,十天内,小区广场完成改造,新增车位数十个。“现在停车规范了,孩子玩耍安全,跳广场舞也有地方了!”梅国栋的满意写在脸上。平台上线短短数月,已高效处理群众诉求261件,这一创新举措作为民生实事典型在全市推广。
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刘河镇精准对接蓝七朵科技等企业需求,协调工业用地解扩产之渴。县司法局组建“综合性法律服务团”精准对接企业法务需求,开辟民营企业公证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县招商和投资促进中心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甘当企业“贴身管家”。湖北蕲艾集团筹备大型推介活动“中艾之夜”时,忧心停车位不足。中心闻讯而动,积极协调多部门,一月内便在园区周边建成大型生态停车场。“从审批到落地全程服务,效率惊人!蕲春的营商环境,我们打心眼里认可!”集团副总裁魏子龙由衷赞叹。今年以来,该中心通过上门走访,累计收集化解企业难题110个。
制度保障长效:
“三张清单”闭环管理:动态梳理“问题清单”、精准派发“任务清单”、群众评议“成效清单”。
“学查改”一体贯通:县委常委会带头检视问题,建立台账,动真碰硬整改,推动建章立制。
群众评议“一锤定音”: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检验整改成效的唯一标尺,倒逼作风真转实改。
民心所向即是作风所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蕲春不是抽象条文,而是丈量民心的标尺——当摊贩的遮阳棚支起来了,企业的公证文书送上门了,积水的巷子能穿布鞋走了,作风建设才算真正落了地。”蕲春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有前的一席话,道出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最鲜活的生命力。
从县委社会工作部打造“红色驿站”筑起新就业群体“避风港”,到向桥乡干部化身“带货主播”激活山货出山新动能;从城管柔性执法“首违不罚”传递温度,到残联“一户一策”为近30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点亮希望;从民政、团委合力构建公益托管网络惠及数千儿童守护未来,到妇联打造“巾帼工坊”、发放“巾帼创业贷”助力留守妇女撑起“半边天”……蕲春大地上,一桩桩、一件件解民忧、暖民心的实事,正是“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最生动的注脚。
正如县委书记胡安元在全县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进会上所强调:“作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实’——既要破除‘形式主义学文件’,更要‘俯身一线解难题’。”县长陈丹带领政府系统,将“密切联系群众 改进工作作风”的要求,具化为疏通医保堵点、化解企业烦忧、守护饮水安全等惠民利民的实际行动。
如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已如春风化雨,融入蕲春党员干部的血脉。当“关键少数”从“会议室”沉到“田间地头”,当政策红利从“纸面”落到群众“心坎”,一幅以过硬作风绘就的“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新画卷,正在这片被大别山精神滋养的红色热土上,恢弘铺展。民心所向,政之所行;作风之变,发展之基。蕲春的实践昭示:唯有锲而不舍,方能化风成俗;唯有务实为民,方能基业长青。
记者:陈彦志
一审:梅 益
二审:刘明正
三审:程小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