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通山:屋顶场院晒初秋 四时农事绘丰年
云上通山 2025-08-13 11:37:27
立秋刚过,咸宁市通山县的乡村又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晒季”。8月11日清晨,大畈镇祝家楼村周步山自然湾,村民们早早便将新收获的玉米棒、红辣椒铺满了自家的屋场、房顶和平整的院坝。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在秋日暖阳下铺展开一片片浓郁的丰收色彩。
▲村民们穿梭其间,翻晒着作物,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站在高处俯瞰,依山而建的白墙红瓦民居,被这一块块、一片片的“晒场”装点得分外生动。湿润待干的花生、饱满的玉米粒,与层叠的民居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山乡秋收画卷。村民们穿梭其间,翻晒着作物,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在铺满玉米的地面上,村民们专注地整理着玉米,阳光洒落,尽显农耕辛劳与丰收景象。
“晒秋晒秋,晒的不光是秋天,更是我们一年的收成和盼头。”一位正在翻晒花生的村民说道。实际上,在通山,“晒秋”早已超越了季节的限制,成为一项贯穿全年的重要农事活动。村民们巧妙地利用晴好天气,晾晒当季收获:春天晒的是鲜嫩的竹笋和蕨菜干,夏天则忙着晾晒豆角干;秋天的主角是花生、玉米和辣椒;到了冬天,暖阳下则是晾晒红薯粉的好时节。
▲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在秋日暖阳下铺展开一片片浓郁的丰收色彩。
这种利用自然光照晾晒农产品的传统方式,不仅是当地保存农产品、增加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更承载着农家对丰收的珍视和对自然的顺应。阳光下铺展的,是沉甸甸的果实,更是通山农人勤劳耕作、珍惜天时的朴实智慧。随着一季季作物的晾晒、归仓,这份丰收的喜悦也在屋檐场院间流转不息。
图文:唐成 周建军
一审:刘熙
二审:唐成
三审:阮班新
责任编辑 李雪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