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荆州松滋:创新“三步走” 托起夕阳红“稳稳的幸福”

江汉风  2025-08-13 09:29:54
分享到:

清晨的阳光洒落在湖北省松滋市云祺小南山民办养老院的小院里,70岁肢体残疾失能低保老人张富德,在护工的照料下缓慢行走,神情平和。这位曾因中风偏瘫陷入养老困境的老人,如今过上了安稳生活,正是松滋市以“三走三查三解”机制破解“双低双失老人”(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难题的缩影。

松滋市社会福利院

松滋市24.1万60岁以上老人中,有1335名“双低双失老人”正面临“家庭兜不住、机构进不起”的养老困境。如何让这一特殊群体安享晚年?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松滋市坚持开门教育,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推行“三走三查三解”工作法,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

走民户听民声 政策兜底解民忧

“阿姨,您独自在家有没有遇到困难?”七月的蝉鸣里,民政干部王小琴走进乐乡街道麻水社区乔文珍老人家中,手里的笔记本已记满半本。这样的场景,在松滋231个村、45个社区每天都在上演。松滋市组建的专项工作组坚决“不能让政策躺在文件柜里”,通过“社区摸排+入户核查+大数据比对”三维联动,给每位“双低双失老人”精准画像。

松滋市新江口街道农村福利院护理员护理老人

工作组在陈店镇摸排时,发现78岁的周婆婆因脑梗半瘫痪在床,儿子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不是不想送去养老院,打听了下,一个月要3000多元,实在拿不出。”儿子说出的无奈,正是许多家庭面临的难题。针对这类情况,工作组梳理出即时照护、专业医疗、经济可及三大核心需求,建立141人的“入住需求台账”,明确60岁以上“双低双失老人”可享免费或低价入住政策,像周婆婆这样的老人,在台账上被标注为“优先保障”。

走机构建机制 分类安置解急难

在南海镇三垸村民办颐养园的康复室里,唐玉国正借助助行器练习走路,护工在一旁细心搀扶。“每天早上有鸡蛋,中午两荤一素,比在家吃得还好。”唐玉国说。养老院里,24小时热水供应的浴室装有防滑垫,走廊扶手每隔半米就有一处呼叫铃,食堂门口公示着每周的营养食谱。

松滋市新江口街道农村福利院护理员陪老人聊天

这样的安心,来自松滋市“政府搭台+机构唱戏”的巧思,该市给12家民办养老院戴上“双保险”:财政每月按 250元/人的标准发床位补贴,民政部门每周突击检查服务质量;养老院则要配齐24小时护工、每周一次的巡诊医生。目前,已有38名老人从中受益:14名极端困难老人住进公办福利院,16名精神障碍老人转入专业托养所,8名老人按“就近就便”原则入住民办养老院。

走院舍挖潜力 资产盘活破瓶颈

走进正在改造的松滋市社会福利院,工人们正给走廊加装防撞条,房间里新换的护理床能电动升降。“原来的老房子墙皮脱落,现在重新做了防水,还加了独立卫生间。”施工负责人介绍,改造后的福利院将设阅览室、棋牌室和康复训练区,庭院里将种上桂花树和栀子花树。

松滋市王家桥农村福利院

针对农村福利院闲置资源,松滋市启动“公建民营”改革,对12家闲置院舍评估后,筛选5家基础条件较好的实施改造升级。通过公开招标明确运营要求:中标方须承诺50%床位优先保障“双低双失老人”,收费严格控制在成本测算标准内。

松滋市新江口街道农村福利院

截至目前,该市已投入428万元完成5家福利院适老化改造,新增护理型床位318张,其中计划159张床位专项保障“双低双失老人”,今年9月底投入使用;剩余7家院舍改造升级工作将在2026年底前全部完成,届时将形成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

闲置院舍利用率提高60%,群众满意度达98%……如今,越来越多像张富德、唐玉国这样的松滋老人眼里有了光,1335名“双低双失老人”看到了希望。

“养老保障不是简单的‘兜底’,而是要让每位老人有尊严、有质量地生活。通过‘三走三查三解’,我们既要解决‘住有所居’,更要实现‘住有优护’,让特殊群体的‘养老梦’从‘盼得到’变成‘享得到’,真正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暖。”松滋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覃章艳所说。

编辑:陶威

一审:唐杰

二审:王桃芳

三审:江敏

责任编辑 李雪婷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