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老农金” 闫训成: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路

中国农业银行三峡宜昌支行  2025-08-07 10:25:32
分享到:

“老农金”是中国农业银行乃至中国农村金融事业发展的时代参与者和历史见证人。他们背着挎包、骑着自行车,带着账簿走村串户,将党的政策和金融服务送到广大乡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中国农业银行三峡宜昌支行东湖分理处主任闫训成,本该退居“二线”,却依然奔波在长江西陵峡畔,始终践行着“老农金”精神。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14个行政村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他守望的“诗和远方”。

创新服务破难题,打通惠农“最后一公里”

村(社)金融服务机构网点太少,服务跟不上,怎么办?闫训成直接把信贷业务搬到了村里。

为准确掌握农民金融需求第一手资料,他不分昼夜下村组、跑农户、蹲田头、到鸡场。有的村组交通不便,农户居住分散,加上网络信号差,给建档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闫训成始终没有放弃,车到不了的地方就步行,没有桌椅就蹲在院子里、坐在田间地头填写表格、收集资料。为多录入几户农户信息,他经常就着白馍加辣子果腹,直到天黑才回单位。回单位后,又立即加班整理农户信息、上报白名单,为第二天入户和发放贷款做好准备。

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军田坝村村民刘军有一手养鸡技术,却因贫困无法施展本领。闫训成在了解情况后,帮助其成功申请贷款,购进100多只“种鸡”发展庭院养殖。随后,闫训成又帮助刘军申请10万元贷款,支持其扩大养殖规模,建起了一个立体化、多功能的养殖场。如今,刘军每年可增加5万多元的收入。

闫训成走遍了黄花镇及周边55个村、320个组、3000多家农户。在他的帮助下,当地400多户困难户脱贫致富。

心系百姓办实事,当好服务三农“贴心人”

时代在变,方法要变。但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精神实质和初心不能变!

闫训成深知,要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就得扎根乡村,与老百姓“零距离”接触,多说“土话”,常走“土路”,巧用“土法”,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语拉家常、谈金融,让晦涩难懂的金融政策变得通俗易懂。

近年来,闫训成经常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大家介绍如何识别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常见金融陷阱。黄花镇村民陈大爷说:“以前对这些金融知识一窍不通,听了你的讲解,心里踏实多了。”

一次,一位村民想要咨询贷款业务,但因下大雨无法前来。闫训成得知后,主动与村民取得联系并约定前往。乡村道路泥泞,同事都劝他不要去了,可他却说:“不行,我们已经约定好了,我不能失信于人。”

自任东湖分理处负责人以来,闫训成先后带领同事在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14个行政村开展76场客户账户信息治理,以及35场金融知识宣讲,为2600多户村民建档,他用最质朴的方式践行着“老农金”服务三农的初心和使命。

指尖传承显担当,当好薪火相传“引路人”

作为“老前辈”,闫训成时刻关心着年轻员工的成长,将自己几十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他常对年轻员工说:“未来要靠年轻人,我得把‘老农金’的精神传下去。”他常常结合自身经历,向青年员工传授“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帮助他们提升业务和沟通能力。新员工田诗颖刚入职时,他手把手教她高效点钞和整理硬币,传授辨真伪、挑污损、扎好捆、点准数的技巧。偶尔遇到新员工抱怨,他便向其讲述自己曾经的经历,鼓励他们化负面情绪为前进动力。

在大家眼里,闫训成是业务全面、耐心细致的“好老师”,是孜孜不倦、指点迷津的“好师傅”。作为年轻人的“良师益友”,他以近四十年的经验,为年轻人点亮前行的灯塔。他感慨道:“挎包四十年,奉献苦也甜。希望年轻人能继续干下去,干得更好。”

如今,即将年满60岁的闫训成眼中格外坚定:“乡村振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壮举,能够参与其中,何其有幸。我将继续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走下去,把党的惠农政策送到千家万户。”

来源:中国农业银行三峡宜昌支行

(责任编辑 李东东)

责任编辑 李东东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