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你我,全社会关注!消除肝炎危害,护肝更健康!
今年第15个 “世界肝炎日”
主题是 “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
呼吁大家携手控制肝炎流行
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8月6日下午15:00,由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湖北广播电视台大健康发展中心,共同推出的公益科普直播《疾控健康在线|全社会关注 消除肝炎危害 守护肝脏健康》,邀请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制所所长杨小兵、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阮连国两位权威专家为科普肝炎防治的那些事儿。

当前,作为肝癌主要诱因的肝炎常常被公众忽视。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慢性肝炎是肝癌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80%—90%的肝癌患者都有慢性肝炎病史。
据2020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估算,约75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中,仅59.78%知晓自身感染状态。在符合治疗指征的感染者中,仅17.33%接受了抗病毒治疗,表明仍有大量患者未能获得及时诊断与治疗,错过早期干预的窗口期。


肝炎从病因角度,主要分病毒性与非病毒性两类。其中,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按病原体类型分为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在我国,乙肝与丙肝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

“吃出来的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属于消化道传染病范畴。这类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污水、食物中可存活数天至数月。被病毒污染的蔬菜、海鲜,未彻底煮熟的肉类,以及未经消毒的饮用水,都是典型的传播媒介。
“血液的潜伏者”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其传播依赖“体液交换”机制。这两种病毒感染后多呈隐匿性进展,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当出现肝区疼痛、腹水等症状时,往往已进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阶段。
使用被乙肝、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及其制品、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等,以及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孔等行为,都可能成为乙肝、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不安全的性行为,尤其是存在多个性伴侣的情况下,感染风险较高。
“乙肝小跟班”
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依赖乙肝病毒的辅助才能完成复制,因此仅感染乙肝患者。丁型肝炎病毒会加速肝细胞损伤进程,使肝硬化发生风险增加3-5倍,是肝炎中较为凶险的类型之一。

对于乙肝防治而言,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国通过适龄儿童疫苗接种、重点人群加强筛查检测、社会公众科普宣传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在慢性乙型肝炎疾病防治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积极主动疫苗接种。我国适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现在已经非常高。

筛查与检测。国家层面大力倡导并推动“应检尽检”和“主动筛查”。特别是针对孕产妇的乙肝病毒筛查,是阻断母婴传播的关键。各地也在积极开展社区筛查,提高人群的诊断率。成人主动筛查检测,接种疫苗,都是防治乙肝的重要举措。

总的来说,肝炎防治需遵循“病因防控”原则,针对不同类型肝炎的传播特点采取精准措施,构建多维度防护体系。

预防肝炎,每个人都应抓住肝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①食欲断崖式下跌。尤其见到油腻食物就反胃恶心,这是肝脏消化代谢功能异常的典型信号。
②持续疲劳像被抽干。明明休息够了还是乏力,说明肝脏这个“能量转化工厂”已效率低下。
③皮肤突然变小黄人。眼白或全身发黄(黄疸),是胆红素代谢失控的“黄色警报”,必须立即就医!
④右上腹闷痛。肝脏没有痛觉神经,但肿大时会牵拉包膜,导致胀痛或钝痛。
⑤尿液浓如隔夜茶。胆红素泄漏到尿液中,这是肝功能严重受损的直观表现。
⑥皮肤冒出诡异红点。像蜘蛛状的红色血管痣,或轻轻一碰就淤青,说明肝脏连凝血因子都合成不足了。
这些信号出现并非代表肝炎已到晚期,但一定是肝脏的“紧急呼救”。关键是要抓住这些信号,及时做三项检查:肝功能、凝血功能、腹部超声。


误区一:体检太贵了,身体没有不舒服可以不检查 ×

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无论是病毒性肝炎还是其他肝脏疾病,其成本通常远远低于疾病发展到晚期,出现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后的治疗费用。很多地区和国家都有针对重点人群的免费或低价肝炎筛查项目,了解并利用好这些政策,体检的负担可以大大减轻。预防和早期筛查,是对自己健康最明智的投资。
误区二:肝病难治不如试下偏方×

一方面,许多所谓的“偏方”缺乏科学依据,其成分不明,剂量不准确,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者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另一方面,肝脏本身就是解毒和代谢的器官,如果滥用未经科学验证的“偏方”,反而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甚至导致药物性肝损伤,让病情雪上加霜。
所以,强烈建议大家得了肝病,尤其是肝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咨询专业医生,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肝病患者科学治疗的四个关键原则:
1、明确病因诊断,精准分型治疗
肝脏疾病诱因复杂多样,治疗前必须明确具体病因及肝病类型。切忌未确诊就盲目用药,否则可能加重肝脏负担或掩盖真实病情。
2、坚持规范治疗,阻断疾病进展
肝脏疾病需长期规范化管理,积极治疗可稳定病情、防止肝纤维化/肝硬化。若放任疾病发展,持续肝损伤可能显著增加肝癌风险。
3、优化饮食结构,减轻肝脏负担
遵循“低脂、高蛋白、适量碳水”原则,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严格禁忌:酒精及含酒精饮品;辛辣刺激、高盐腌制食品;霉变食物。
4、科学个体化用药,规避治疗风险
肝病药物需根据病因、病程及肝功能个性化选择(如抗病毒药、保肝药、代谢调节剂等)。核心准则一定是拒绝偏方及无循证依据的“保健品”;所有药物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评估疗效与安全性。
更多精彩内容
扫描海报二维码观看回放
通讯员:黄远霞
编导:张歌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图文编辑:张伊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