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办实事解难题丨宜昌:年接待消费者300万人次超级社区开创“社商居”共治实践

我的宜昌  2025-08-06 14:33:21
分享到:

一入夜,西陵区CBD商业中心、大洋百货周边便迎来了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刻。

人声鼎沸的CBD-大洋百货商圈中央大街美食一条街。 通讯员朱灵 摄

31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里,3942家市场主体、超万名从业人员汇集,日均接待客流超2万人次,单是CBD小吃街每年就接待消费者多达300万人次。

繁华背后,治理挑战同样突出。

2025年8月3日晚,宜昌市西陵区的铁路坝小吃街因夏季避暑游客激增,迎来客流高峰。记者 付蓓蓓摄

这一核心商圈所在的西陵区学院街道气象台社区(含12个小区、4725户共8682名居民)曾面临公共空间紧张、新就业群体流动大、商户与居民间矛盾突出等问题。

对此,西陵区学院街道气象台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开启了一场多方协同的治理实践。

“以前这夜市,真是想起就头疼。”卖炸串的老周擦了擦手上的油,感慨道,“那会儿谁都想多占块地,你摆得往前点,我就挪得更靠外,同类摊位挤在一块儿,为了抢客源互相压价。”“没有统一管理,顾客投诉多,我们自己也做得累。”经营烧烤摊的杨师傅回忆道。

“多走访多沟通,找到利益共同点了,矛盾就好化解。”气象台社区党委书记周蓉丹介绍,在社区党委协同与聘请第三方管理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定期召开商户议事协商会等措施下,小吃街实现收费、划线、管理、摊位锁定及设备设施标准“五统一”,并建立了群众诉求反映、议事、办事、公约遵守、双向评价等机制。“现在大家有机会坐下来一起商量怎么把夜市搞好,矛盾少了不少。投诉量同比下降82%,商居矛盾化解率提升至98%。”

7月22日,意尔康店长王昆琴和18位员工在CBD购物中心5楼“蜂巢”进行技能服务培训。  通讯员李晶晶 供图

7月22日,意尔康店长王昆琴和18位员工在CBD购物中心5楼“蜂巢”进行技能服务培训,“社区提供的这个场地真是帮了大忙,不仅让培训更正式,也不会影响店里的生意。”据王昆琴介绍,这20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由社区免费开放给商户进行商务接待、会议培训、新品发布等活动,“提前预约登记就行,流程很简单。”

“把资源送到商户门口,就是要让商户们少跑腿、好办事。”周蓉丹说,这处场地配备了数字屏幕、空调、桌椅等设备,自2021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活动200余场次。

社区的暖心服务,也激发出商户的反哺热情。

“老汪茶舍”公益茶摊通讯员李晶晶 供图

8月3日,尽管持续高温,周末的小吃街上依然人潮涌动,黄作山抱着两箱矿泉水正往冰柜里补充,汗珠顺着脸颊滚落也顾不上擦。“‘老汪茶舍’的爱心要大家接续传递!”他边说边利落地码放水瓶。

25年来,汪成伟用一杯杯清茶温暖了整个社区,如今这份温情正通过“红色合伙人”机制不断扩散。以“老汪茶舍”志愿服务组织为枢纽,社区持续发动商会企业加入“红色合伙人”队伍,通过“让利共建”模式,形成“商户支持社区—社区回馈商户”的良性循环。2022年,小燕子酒楼店主黄作山加入社区“红色合伙人”队伍,主动承担起小区出口处的垃圾捡拾、道路疏通等工作。“在社区做生意30年了,能为大家做点事我很开心。”黄作山说。

2025年8月3日晚,宜昌市西陵区的铁路坝小吃街因夏季避暑游客激增,迎来客流高峰。记者 付蓓蓓摄

“红色合伙人”商户作为社区志愿者凭积分兑换专属折扣的点位,在“618社区公益节”等社区活动免费赞助志愿积分兑换礼品,此外他们还根据居民需求提供志愿服务。

“这种以商户有意愿、能参与的志愿服务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辖区商户企业的主人翁意识。”周蓉丹介绍,“红色合伙人”成立至今,已从当初的17户,发展至150余户。不仅满足不同居民在医疗健康、饮食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需求,也促进了社区经济融合发展,提升商圈服务品质。

商户们的积极反哺,也带动了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热忱。

2021年秋,一次意外火情让每天穿梭在商圈的外卖员们有了新身份。“他们天天走街串巷,是不是可以发动他们参与基层治理?”周蓉丹的这个想法,很快催生了“气象游侠”志愿服务队。

从小在社区长大,从事外卖送餐工作的张开元成了社区的第一名“气象游侠”。“顺手的事,”他一边整理餐箱一边说,“送餐路上看到问题,拍个照发群里就行。”

如今,像张开元这样的“气象游侠”已有80余名,他们在途中随时记录安全隐患、调解简单纠纷,成为商圈、小区的“流动网格员”。此外,“气象游侠”还和社区的独居老人建立了“窗帘之约”。“每天拉开窗帘,就是向社区报平安。”老街坊蒋明扬说,在这个社区,早晨的窗帘开合已成为特殊的“平安信号”,让银发群体多了一份安心。

这场从社区、商户到新就业群体与居民的共治实践,本质上是让治理回归到“人的联结”,这种联结让冰冷的城市建筑群重新升腾起“熟人社区”的烟火气,也让每个群体都能在社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从而实现了由“管理”到“共治”的质变。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