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孝昌:“医共体”让百姓“近”享优质医疗
近年来,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积极探索适合地方实际的医共体建设模式和管理机制,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深化信息化系统共享、强化专业人才引进培育、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孝昌百姓享受医改红利。
“现在市县医院的专家常驻镇里,在家门口做理疗,真的是太方便了!”在白沙镇中心卫生院,东河村村民张大姐正在做中医康复理疗。过去需要驱车几十公里到县医院的奔波场景,如今已被家门口的便捷医疗服务取代。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来自市中心医院的康复理疗主治医师周三华担任白沙镇中心卫生院的业务院长,她的到来,对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技能有了很大的帮助,同时让基层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我是长期在做理疗,以前都得跑到县城,路途奔波。现在在附近的卫生院就可以做康复治疗,不仅离家近,费用还低,减少了家庭开支。”白沙镇东河村村民张有娥说。
“现在设备更新,专家下沉让患者回流,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基层就诊。我们卫生院的服务能力、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医共体的专家帮扶下,慢病管理率、公共卫生随访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白沙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王自成说。
在季店乡卫生院B超室内,来自县妇幼保健院超声主治医师丁梅龄正在给丰联村村民叶小友做甲状腺超声检查。她一边操作仪器,一边耐心地向村民解释检查结果。得益于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多的群众不用再舍近求远,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精准检验。
“现在卫生院的设备很齐全,在家门口做各种检查都很方便,今天过来做了一个彩超,一切都很正常。”季店乡丰联村村民叶小友说。
“我们卫生院采集信息,县级医院予以诊断,既解决了基层心电、影像技术人员不足的困难,又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季店乡卫生院院长李银宗说。
打破信息壁垒,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作为医共体牵头医院,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了检验、心电、影像等5大资源共享中心,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县域互认,为乡镇卫生院提供同质化医疗服务,让患者用乡镇卫生院费用享受到县医院诊疗服务。
“完成同质化报告数13931份,节约费用192.82万元。加强医防融合,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组建高标准、高质量的健康管理服务团队,为8.6万余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重点人群送医上门。”孝昌县县域医共体质控中心主任、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黄向阳说。
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县医保局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以总额预算管理为基础,深入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落细,发挥医保在医共体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县域医共体健康良性发展。
“通过实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医保基金‘总额控制、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的付费方式,有利于建立县域医共体内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医共体主动规范医疗行为,主动严格落实分级诊疗,主动完善转诊转院制度,主动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推动卫生医疗机构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县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华说。
“家门口”就医,要“有”还要“优”。为破解基层卫生健康人才短缺、结构失衡等难题,孝昌县坚持“引育用留”全链条发力,对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编制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村医执业(助理)资质占比提升至42%。
“我们实行县域医共体人员统一招聘,今年共引进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24人,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24人,实行‘乡聘村用’。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储备,招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36人。”孝昌县县域医共体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副主任陈玉芬说。
以医共体之“通”,精准破解群众看病难之“痛”,让基层百姓看病有依靠、有底气。2024年以来,基层诊疗量占比达67%,门诊例均费用同比下降6.54%,住院例均费用同比下降6.25%。下一步,孝昌县将持续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推动“专家下沉、资源下沉、技术下沉”,切实把“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愿景转化为实际成效,让群众在家门口持续享受到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记者:黄一阳 张思琪
一审:王倩
二审:李文莉
三审:李健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