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锚定目标加速跑 湖北交出支点新答卷

长江云新闻  2025-08-04 23:13:52
分享到:

当下的湖北,处处涌动着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强大气场。湖北台重磅推出全新节目《支点周刊》,每周日晚九点十分播出,扫描国内动态,解码经济大势,看“中部脊梁”如何扛鼎时代重任。本周带你解码湖北如何凝心聚力建支点。

中共湖北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体会议将于8月6日召开,全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今年以来支点建设工作成效,巩固深化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培育优良作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建设成势见效。今年以来,湖北各地围绕五个“向”,向好、向新、向强、向优、向上齐头并进,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支点现场—— 火热一线看今朝

能级跨越

这是长江上目前最宽的钢箱梁悬索桥,上周刚刚合龙。这座桥的钢筋铁骨,离不开“湖北造”的硬核支撑:武船锻造的万吨级钢梁和武钢轧制的特种钢材,这一钉一铆间,我们看到的是湖北产业链韧性。放眼全省,全球主流中小显示屏市场,近四分之一来自“光谷”;40公里外的车谷,每2分钟就有一台新能源车驶向全国。驱动这些的,是省级重点项目的“巨轮引擎”:今年,湖北367个基础设施项目,476个产业项目,上半年开工率均超80%。一座桥的跨越,正是湖北整体能级跃升的缩影。上半年,湖北GDP达29642.61亿元,6.2%的增速位列全国经济大省第一。面向新征程,湖北正踩下油门,加速前进!

科创引领

目前,湖北已经建成完整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生态,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攻克了10项“卡脖子”技术,湖北造的“小脑”模型、“惯性传感器”“人造皮肤”都已经牢牢占据全国50%的市场份额。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今年以来,一批新技术在湖北涌现。平顶脉冲磁场场强比国外现有技术高出19%,刷新世界纪录;东湖实验室的高速磁悬浮跑出每小时650公里的世界最快速度……湖北还在全国率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越来越多的高校教授走进了车间、越来越多的科企高管来到了课堂。汇聚人才,贯通链条,科技创新,面向未来!

产业培增

武重刚刚发布的全球首套智能铣车加工中心,通过搭载AI智能控制系统,曾经的“笨重铁汉”也变得更加聪明,助力中国工业母机加速迈向世界级。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球首款MCU芯片加速迭代,高德红外夜视系统不断上车……越来越多的产品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了产线。坚持“三线并进”,这半年武钢建成了全球最大硅钢生产基地,长江计算发布了全国产液冷算力平台,湖北的产业体系正全面升级。还差最后调试,这套设备就将发往客户手中。如今,越来越多的湖北智造正在火爆出圈。

枢纽提能

不仅要出圈,还要出海!光谷企业生产的高端芯片,仅用5小时就能到达印度工厂,花湖机场累计开通104条货运航线,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上半年,这里的国际货邮吞吐量达到22万吨,同比增长252%。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今年以来,武汉港国际直航船舶达84艘次,货运量13.2万吨,稳坐内河铁水联运“头把交椅”;中欧班列(武汉)双向对开443列,同比增长三成,以建设陆海空“三条丝绸之路”,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以离岸在岸一体化推动“九州通商”;以高标准制度型开放推进“九州通融”。这是一个开放的湖北!

美丽湖北

这,也是一个美丽的湖北!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里的美好,这里正在发生。告诉您一个好消息,今年又有595头麋鹿宝宝在这诞生!重回长江40周年,这里的麋鹿家族从最初的64头,壮大到超过3800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美丽湖北,美在万物共荣。湖北段野生江豚数量回升至1200多头。美丽湖北,美在碧水蓝天。上半年,长江、汉江干流水质拿下“全优奖”;重点湖库“一水一策”,每一滴水都有“专属保养方案”;半年里近八成都是优良天,抬头就是滤镜级天空。美丽湖北,这幅山水画卷等您来!

文化创新

今年以来,湖北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夜上黄鹤楼”常演常新,带动武汉夜经济消费增长30%;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亮相巴黎,闪耀国际舞台;“神武峡”“赤黄红”文旅主轴一线串珠,吸引近30个国家旅行商参与合作……今年上半年,湖北累计接待入境旅客205.74万人次,同比增长54.89%。文化创新,让知音湖北,拥抱世界。

区域联动

东风纳米01,“大脑”在武汉研发,“心脏”在宜昌定制,整车在襄阳智慧工厂生产。一台车,串起了汉襄宜“金三角”的产业协同。一个有力的支点,除了有中心发力,更要全域协同。今年,湖北8地入围“全国百强县”,数量全国第四、中部第一;新发布认定36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上半年,湖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7%,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0个百分点。内部协同激活发展潜能,外部合作突破发展边界,湖北正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协同动能,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彰显支点担当。

支点观察——立柱架梁 凝心聚力建支点

加快建成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一以贯之的战略定位。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要求我们“努力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2024年11月,总书记考察湖北时进一步要求我们“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从“努力建设”到“加快建成”,这是总书记对湖北的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今年以来,湖北把全部的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拼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支点答卷。

2月5日,湖北新春第一会对“支点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吹响了“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冲锋号,明确了大力实施能级跨越、科创引领、产业倍增、枢纽提能、美丽湖北、文化创新、区域联动“七大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战略支撑力、创新策源力、产业竞争力、开放辐射力,生态承载力、文化影响力、区域协同力“七个能力”。

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支点湖北,必须快马加鞭,只争朝夕!——到2030年,力争经济总量达到9万亿元左右,主要经济指标跨越进位、中部领先,基本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到2035年,综合实力、科技实力挺进全国前列,在中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5月,《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大力推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决定》表决通过,党的意志成为了全民意志;紧接着,湖北又发布《加快建成支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2025年)》,64条干货满满的举措,凝聚起加快建成支点的磅礴力量。就在本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表决通过,进一步彰显了湖北把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当做支点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石智雷:支点建设的定位对于湖北省具有着深远意义,蕴含着我们在未来发展中,我们一方面要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又要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牛鼻子”,从我们过去半年湖北省成绩的数据单里面,可以看到整个背后体现了我们支点建设的系统效益,通过“七大战略”实施,湖北在创新策源能力、枢纽能级、绿色转型方面这几个关键领域实现了飞跃发展‌。

支点湖北,必须只争朝夕推改革。

金融活起来!今年,湖北在全国率先推出“知识价值信用贷”“商业价值信用贷”和“两农信用贷”三大政策性金融工具,直击中小微企业融资痛点,不仅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细胞,更为全国贡献了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等方面的湖北方案。上半年,这三项信用贷款共发放523亿元。

荆门京山市雄鑫家庭农场主 曾令虎:两农信用贷款两天就下来了,利息也比较低。

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普惠部产品经理 彭毅:政府能主动作为,承担80%的风险补偿,解决了银行的后顾之忧。

人才聚起来!湖北在全国率先出台一系列回乡回归创业就业行动,以“四箭齐发”的魄力,瞄准楚商、高校师生、校友和外出务工者四类人群,为尽可能多的人才,搭建尽可能大的平台,把人才势能转化为支点建设的澎湃动能。

深圳湖北商会会长 曾胜学:深圳湖北商会的会员单位有4000多家,涵盖各个行业,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这些企业家往湖北引。

流通快起来!湖北率先抢抓“两新”政策机遇,在全国首批启动3C数码产品“国补”,线上补贴种类从8类拓展到80多类;汽车置换更新政策全国领先,进一步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让内需成为经济发展的稳定锚。

武汉光谷京东MALL用户运营副店长 李松:销售效果是非常明显的,1到6月份较去年同期销售拉力至少在30%以上。

支点湖北,必须只争朝夕促实干。湖北把今年作为“干部素质提升年”,以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契机,对标支点建设总要求,以更高定位、更高标准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今年以来,湖北广大党员干部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敢与好的比、与快的赛、与强的竞。宜昌干部住工地、睡板房,50亿级项目数量全省领跑;荆门干部一个月交付2000亩净地,刷新产业落地纪录;孝感干部日均签约3个、开工2个、投产1个亿元项目……各地各部门以“比”增活力、以“学”拓视野、以“赶”破瓶颈、以“超”建新功,展现了全省各方面、各领域锚定发展目标、驰而不息攻坚、积蓄势能突破的强大韧劲。

支点面对面

聚力“支点建设”,需要内部创新“强筋骨”,也要对外开放“扩辐射”。今年以来,湖北在科产融合和对外开放上亮点突出,湖北如何进一步把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如何让“九省通衢”的枢纽地位释放出更强劲的开放辐射力?《支点面对面》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前沿科技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晓红两位专家解读。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前沿科技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穆荣平:湖北省作为一个大的区域创新中心,有国家科研机构、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也有一些科技领军企业,从创新的角度来说优势还是比较大的。湖北省做了好多事情,规划了东湖科学城,把这个区域的创新的核心引擎的这种功能进行了强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研究员 王晓红: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光谷,集聚了中国众多的人工智能,包括信息,还有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医药,还有光纤、光缆,这些高技术的产业,现在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际上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创新引领,产业带动的作用和区域辐射的作用,所以我觉得中部的崛起主要要看湖北的崛起。

湖北提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做强产业创新平台等等一系列举措,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前沿科技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穆荣平认为,这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产业的转型升级、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最核心是产业的创新能力。那么我们现在采取的措施,一个方面是属于增加有效的技术供给,使我们的研究开发,在商业化、在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时候,它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前景。第二个方面,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有效的技术供给,能够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湖北练好内功,打好“科创牌”。另一方面,提升开放型经济辐射力,建强枢纽。湖北应该怎么去避免国际枢纽普遍面临的“通道经济”的难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研究员 王晓红:所谓的通道经济,口岸它只是收一个过路费,但是并没有产业,那么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过渡,最主要的就是要落地产业,利用口岸通道的优势,大大地降低企业成本,吸引大量的加工制造业,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能够落地,设立园区,直接出口。把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做大做强,能够支撑起贸易和产业的数字化。

《支点周刊》每周日晚九点十分

锁定湖北台

洞察中部动能,见证未来崛起

监   制:洪燕

编 审:徐瑗 柳芳

记 者:田思鹏 向昊 杨岚 洪亚飞 吴简雅 杨旭珲 张君妍 艾思航 谭思为 李慕文 王磊 彭瀚 曹文超 刘巧路 何进 李晓雨 陈凯歌 襄阳台 云梦台

审   核:柳芳 苏逸冰

编   辑:文莉

来   源:长江云新闻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