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千年古街重塑荆门烟火气 ——荆门市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解锁城市消费新流量

九派通  2025-08-04 20:22:26
分享到:

阅读提示:历经三年精心修缮的荆门市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已正式开街。开街当日,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客流量超28万人次,全网曝光量达6300万。作为湖北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民主街的活化再生是荆门市系统性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典范。其“点”“线”“面”协同的“荆门方案”,不仅重现了城市独特韵味,更以文化为内核、消费为引擎,为历史街区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2025年8月1日,一个荆门市民期盼已久的日子。早晨八点,阳光投射在“民主街”三个鎏金大字上,红绸一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沉寂二十余载、历经三年修缮的荆门市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正式敞开怀抱,开启文商旅融合的城市消费新篇章。

荆门市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开街活动

荆门市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开街活动

开街盛况:

老街苏醒,人气如潮

上午7时许,开街仪式尚未开始,老街已迫不及待地“拥抱”它的首批访客。在承载着无数荆门人共同记忆的“军民合作饭店”对面,69岁的熊奶奶坐在回廊的石椅上,她轻摇手中的蒲扇,目光在熙攘的人群和修缮一新的店铺间流连。

荆门市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人气如潮

“1989年,我还在这儿吃过饭咧!”她的声音带着岁月沉淀的感慨,又难掩欣喜,“多少年了,它终于又热闹起来了!”她的话语,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这条老街的记忆闸门。

几步开外的惠政桥上,73岁的王大爷扶着栏杆往下看,“自从封路改造,我就常来转, 这竹皮河越看越清澈了。”他弯着腰,用布满皱纹的手指着脚下的青石板路面。“这几块我认得,上面痕迹深的就是老物件,踩着它们,就像踩着前人的脚印。旁边补的新石板也修旧如旧,像是把走丢了的过去,又找回来了。”

荆门市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结婚登记点

上午10点,位于街区核心地段的“结婚登记点”,成了甜蜜的焦点。新娘子接过新郎官递来的手冲咖啡,笑得比蜜甜。“走,先去听场花鼓戏,再去啤酒馆尝尝鲜!”小两口的计划里,满是老街的新味道。

傍晚暑气刚消,北门大戏楼前广场的竹椅就被坐满了。老街坊们端着卤味、冰粉、炸串,年轻人举着奶茶,眼睛都盯着流光溢彩的戏台。台上唱的是老调子,台下品的是老小吃,混着新饮料,活脱脱一幅热热闹闹的“荆门烟火图”。

荆门市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热闹非凡

夜幕降临,华灯点亮千年屋檐,民主街迎来了它作为“流量新地标”的高光时刻。此时,街区已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霓虹闪烁,勾勒出飞檐斗拱的轮廓。

枕水边的大舞台上,一场叫“凤凰玄女”的飞天表演正嗨。舞者在空中翻飞,水里的倒影也跟着晃,美得像梦。底下欢呼声震天,无数手机直播着,把“民主街”的名字和荆门的新鲜劲儿,第一时间传遍天南海北。

荆门市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凤凰玄女”的飞天表演

“城市不光要高楼大厦,更得有热乎气儿,让人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山水。”直播间里,一位网民借用“金句”诠释了荆门民主街的新模样。

据统计,开街首日,民主街全网曝光量累计达6300万人次、客流量超28万人次。

活化再生:

从“三里街”到“城市会客厅”

民主街历史底蕴深厚,起源于宋代,曾是荆襄古道的重要节点,历经抗战烽火、工业荣光,凝结着荆门独特的商贸文化、红色记忆与发展轨迹。

民主街历史上是荆襄古道及荆门驿的门户所在,地位显要。荆襄古道是我国古代重要官道之一。三国时期,古道自襄阳经荆门至江陵。唐朝设皇华馆,南宋知州陆九渊筑荆门城时称北关街。清朝时形成二十三铺、四驿站,文化宫民主街即为其中一段,位于古城州署北辰门外。乾隆年间修建至长约3里,故又称“三里街”。

漫步街区,历史地标静默诉说。1938年,武汉失守,荆门是五战区襄河防线的要冲、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张自忠将军的驻守地,而在日军轰炸机的尖啸中,这里沦为焦土,放眼城市,满目疮痍。为了扭转县城困难局面,关心抗日军民生活,当时以农村合作事业视察员身份在荆开展工作的中共荆当远中心区委书记曾志,带领共产党员郑速燕、吴显忠等人,在三里街支起简易粥摊,还动员群众腾出房屋临时安排住宿,初步缓解过往军民的食宿问题。一锅稀粥、几张破桌,便是军民合作饭店的全部家当。新中国建立后重修街道,三里街更名为民主街。如今修缮如初的门楣,无声传递烽火岁月的鱼水情深,铭刻幸福根基的来之不易,积蓄民族前行的澎湃动力。

荆门市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

目光转向金龙泉啤酒厂旧址,金色雕龙、高耸烟囱与坚固厂房,不再是废墟,而是荆门工业重镇荣耀的勋章。与之相望的工人文化宫,修缮后巍然矗立,熟悉的轮廓,忠实记录着荆门从工业勃兴到城市蝶变的坚实足迹。

荆门市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金龙泉啤酒厂旧址

2020年,民主街被列入湖北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2022年,经荆门市委、市政府批准,这项备受瞩目的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市城控集团董事长程雄在开街仪式上阐释了项目的双重使命:“我们重塑老街,不仅是为了守护历史记忆,更是要激活其新生,将其打造成为荆门人引以为傲的‘城市会客厅’‘旅游集散地’‘市民休闲中心’。”

项目自2022年12月开工以来,便确立了清晰的核心理念:尊重历史、保护文化、传承记忆、创新发展。坚持规划先行,深挖街区文化内涵;恪守保护优先,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建新如旧”原则;着力活化利用,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巧妙植入现代元素。

“拆了重盖?那可不行!”荆门市城控集团所属荆门城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左吴锋介绍,项目以“老荆门记忆”为魂,通过汲取荆门传统民居精髓,广寻传统建材,沿用传统工艺,复原街区风貌。“我们是要让历史‘活’在当下,市民一伸手就能摸到。”

荆门市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全景

有机更新:

“点线面”联动着荆门实践

民主街的蝶变新生,绝非一场孤立的“美颜手术”,而是荆门近年来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生动缩影。这场全域性的更新实践,通过“点”的活化、“线”的串联与“面”的支撑,构建起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共生共荣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荆门市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夜景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将实施城市更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举措。在此背景下,荆门市探索形成以核心节点为支撑、交通路网为纽带、地下工程为基础的“点线面”有机更新体系,为城市存量提质增效提供了鲜活样本。

在这一体系中,“点”上精准发力激活城市多元价值:民主街通过修缮焕新传承历史文脉,荆门园博园以生态修复重塑绿色空间,凤凰湖公园升级服务功能满足市民休闲需求;“线”间高效串联畅通城市肌理:荆山大道等主次路网织密“15分钟生活功能圈”,实现历史街区、生态园区与城市空间的无缝衔接;“面”上筑牢根基提升城市韧性:全域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持续推进,为城市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这种“以点带面、文绿交融、功能集成”的更新实践,推动荆门实现城市颜值、功能品质与治理效能的同步跃升。

“城市更新不是表面美容,得先筑牢‘里子’。”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负责人表示,自湖北省2023年启动城镇污水管网整治攻坚战以来,荆门作为重点推进城市,加速实施东宝都市片区、掇刀主城区及漳河政务服务中心片区的老旧管网改造,其中民主街周边长宁大道的管网实现“全换新”。今年汛期试运营期间,即便遭遇短时强暴雨,长宁大道和象山一路交会处始终干爽无积水,这份安心正是“看不见的工程”赋予的城市韧性。

如今,站在荆门园博园的先农阁上远眺,凤凰湖的葱郁绿意与民主街的黛瓦粉墙遥相呼应,“推窗见绿、出门遇古”的现代城市人文画卷在步移景异中徐徐展开。作为其中的标志性节点,民主街的苏醒不仅重新勾勒出荆门城市生活的独特“味道”,更以文化为内核、消费为引擎,在“点线面”协同联动中持续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可借鉴的“荆门方案”。

责任编辑 王佳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