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锐评|治理高铁“熊孩子” ,这个“规则游戏”亮了
长江云新闻 2025-08-04 13:47:51
各位朋友,您坐高铁时遇到过“熊孩子”吗?后排座椅被疯狂踢打、过道里尖叫奔跑,家长却低头刷手机——这种场景是不是让您既无奈又窝火?
最近,南宁东到杭州西的G1546次列车上,有个“00后”列车员覃云昊想了个妙招,他每次出乘都拎着个塑料袋,里头装着一沓试卷和漂亮的贴纸。遇到吵闹的孩子,他先递上试卷:“完成这道题,奖励你小贴纸。”安静乘车的小朋友,则直接收获贴纸奖励。
这一招真见效,原本闹哄哄的车厢瞬间就安静了不少,网友们都调侃说,这塑料袋里装的是“天才招数”,覃云昊也成了“高铁在编班主任”。
当然,也有人质疑:“孩子吵闹是天性,何必这么较真?”但高铁是公共空间,“熊孩子”背后往往是“熊家长”的放任,一句“TA只是个孩子,你跟TA计较什么?”让人愤怒却无可奈何。
之前媒体报道过不少案例:一女子在高铁上制止熊孩子撞椅背,结果被孩子家长掌掴,最后警方认定双方互殴。还有孩子在高铁上大声背乘法口诀,家长却在一旁夸赞,让其他乘客和乘务员都束手无策。
那么,“熊孩子”该怎么管?覃云昊的做法其实给家长们提供了新思路——与其在孩子吵闹时尴尬道歉,不如提前准备一些绘本、玩具,或者像覃云昊一样用小奖励来引导孩子。这样,孩子既能玩得开心,又不会影响到别人。
覃云昊的法子为啥这么灵?这招“规则游戏”看似简单,却暗藏“教育心理学”的真谛——它跳出了“非吵即罚”的二元对立,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重建规则,用“游戏通关”替代说教,用“奖励”引导自律,既维护了公共秩序,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还让家长从“旁观者”变成“监督者”。
除了“试卷治闹”,您还有没有管理高铁“熊孩子”的金点子?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您的看法!
责任编辑 刘蕊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