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支点大家谈丨沈体雁:向内发力向外融入 建设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

长江云新闻  2025-08-04 19:10:35
分享到:

【专家简介】


沈体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产业集群地图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与区域经济、现代城市治理、国土空间规划、可计算产业集群、空间计量与空间智能等。

【导读】支点既要有中心城市带动,也要实现全域联动。大力实施区域联动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区域协同力。近年来,湖北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把武汉都市圈打造成人口超过3000万、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的世界级都市圈,推动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跨过2万亿,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区域联动,怎么联?如何动?长江云新闻记者专访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沈体雁。

立足区位与资源优势

打造国家产业创新支点

记者:湖北是中国之“中”,提出区域联动战略,对自身发展和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来说,意义何在?

沈体雁:湖北具有人才优势、交通优势、制造成本优势、良好水土资源优势,是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和关键支点,湖北应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联动中部六省,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家核心发展区域,打造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包括中国AI应用产业创新中心、新型研发产业创新中心、总成本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效能智慧物流产业创新中心和近海型海洋产业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中心。

我曾多次提出,建议中央将湖北与江西、湖南等整个长江中游地区纳入中国国家海洋经济发展与治理的地域体系,在传统的北部海洋经济区、东部海洋经济区和南部海洋经济区三大海洋经济区基础之上,加上中部海洋经济区。类似于美国将“五大湖地区”纳入大湖与海洋经济区,中国将长江中游地区纳入国家海洋经济治理体系,有助于发挥长江黄金水道战略通道优势和长江中游地区的腹地优势,实现江海联通、资源统筹和区域协调。

最近中央财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北要进一步发挥船舶设计研发、船舶和水工装备制造、船舶电子通信和水运物流等产业优势,抓住船舶转型升级的机会窗口,积极谋划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为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增加硬实力。

构建中部产业走廊

强化湖北中心服务功能

记者:要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首先就是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您看来,湖北和中部其他省份应如何加强联动?

沈体雁:中部六省之间,虽有竞争,但是合作空间巨大。我建议,要以产业链群分工协作为主线推动中部地区协同发展。就是说,大家围绕中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几个产业链和产业群来找位定位,找关系做链接,成链成群,组队组网,从而形成链群化协同与差异化分工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产业链群协同治理模式。

比如,发挥武汉在机械制造和卫星遥感方面的基础研究、研发设计和制造优势,围绕航空航天工业与低空经济产业链群,打造“武汉-长沙-南昌-上海”世界级空基天基新质生产力走廊;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群,发挥“武汉-随州-襄阳-十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建设“武汉-郑州”和“武汉-合肥”两大新汽车产业协同走廊,打造中国中部汽车产业集群。

要做好中部地区战略支点、促进中部地区协同发展,湖北要进一步提升站位,做大格局,强化科技硬实力和服务软实力,大力发展厂商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积极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拔高在中部区域经济分工网络中的中心性,增强对中部地区兄弟省份的战略支撑,引领打造中部地区产业链群治理共同体。

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 湖北全力建设“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襄阳是核心节点。

做强汉襄宜“金三角”

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与集群促进组织

记者:湖北省委、省政府正在以汉襄宜“金三角”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您对这个新的“金三角”有何发展建议?

沈体雁:汉襄宜“金三角”是湖北省区域发展战略“一主两副”进一步成网、成片、成群发展的深化和细化。我仔细观察了这一区域,其中武汉的GDP超两万亿元人民币,襄阳和宜昌各6000万元人民币,三地加起来接近4万亿元,人口占我们湖北的40%,可见这个黄金三角,既是我们江汉平原的主体,也是湖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资源丰富,腹地广阔,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格局中,是一个承东启西、联南串北的重要区域。

我想强调的是,汉襄宜“金三角”的协同发展,除了要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协同、生态协同、城市群协同、公共服务协同等重大协同计划之外,与此同时,要把产业协同和科技协同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产业链群治理导向的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比如,武汉-随州-襄阳-十堰是展现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辉煌历程的十分重要的汽车产业走廊,如何抓住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战略机遇,凝心聚力把这个走廊发展成为世界级先进汽车制造业集群,这是一篇重要的文章。

为此,要下力气培育一批现代化的产业集群促进组织。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先进制造业集群需要专业化、专门化、专职化的集群促进组织开展常态化运营。深圳等先进地区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湖北学习。比如,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就是深圳新一代通信技术产业集群的集群促进组织,他们在集群公共治理、集群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集群公共服务的供给以及公共资源池的营造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觉得,缺乏现代化、高能量、有业绩的集群促进组织是湖北与长三角、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存在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建议湖北省“十五五”规划之中,要结合“51020”现代产业集群体系规划,实施现代产业集群促进组织培育专项行动计划。把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还有一些行业协会,调动起来,转型升级,培育成为世界一流的产业集群促进组织。

县域经济或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不力,是我们湖北相比长三角、珠三角而言的另一个短板,也是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的一个抓手。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湖北县域产业还是相对零散、相对封闭的小而全的产业,还没有形成江浙一带那种大市场、大规模的产业链群。

最近两年,随着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以及沿海企业家和务工人员的“回流”,湖北县域产业集群发展正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因此,我建议“十五五”期间应结合湖北“51020”“61020”“71020”现代产业体系战略布局,编制湖北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各区县市主导产业方向和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任务,绘制“省-地市州-区县市-产业社区”四级产业集群“一张图”,制定聚链成群、联群成网、专精特新、差异发展的战略实施路径,推动湖北省各级各类产业链群矩阵式、网络化、多层次融合共生、竞相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新篇章。

宜昌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荆襄宜十”绿色循环电池世界级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总监制:岑卓

策   划:何伟

监   制:洪燕

编   审:徐瑗

记   者:柳芳 洪亚飞 朱哲鋆

海   报:王思思

编   辑:彭云鹤 徐珊珊

责任编辑 杨雨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