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枝江如何用“供应链思维”打通产才融合“任督二脉”

近日,位于百里洲镇沿江村的智慧产业园里,无损检测设备正精准扫描砂梨糖度,冷链物流车有序装货,直播区的镜头前果香四溢。这座于7月12日正式开门迎客的产业园集“分选、仓储、销售”于一体,让砂梨从“论斤卖”迈向“论个售”,预计惠及周边50余户种植户,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30万元。
“以前卖梨靠眼力,现在靠科技!好果子筛选出来能卖个好价格。”不同于过去零散找销路,今年,种植大户胡世新将自己种植的100余亩砂梨全部交售给了智慧产业园。枝江天洲农业公司总经理周玉龙介绍,7月起,每天都有上10户果农将自家采收的果子送到园区。
作为枝江供销集团与百里洲镇政府合资成立的企业,天洲农业专攻百里洲砂梨全产业链发展。1988年出生的周玉龙既是运营负责人,也是产业园的“代言人”。今年4月起,“玉龙哥”的身影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从最初出镜紧张到如今侃侃而谈,他在梨园中穿梭推介的视频广受关注。销售旺季时,他更是把家安在百里洲,直播结束后处理线下订单常至凌晨。
“经历了许多‘第一次’尝试,辛苦但值得!” 从幕后到镜头前,从城区到乡镇,周玉龙用年轻人的“闯劲儿”推动产业园落地,也磨砺出处事不慌的稳劲儿。

“选派中层干部参与企业重点项目和重大任务,是让其在关键岗位和一线实战中锻炼成长的重要途径。集团近年来打造的砂梨、夷陵牛、鲈鱼等特色产业平台,正是干部依托实战快速成长的舞台。”枝江供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强表示,集团实施的“1+X”培养计划,让年轻干部既懂生产技术,又会经营管理,还能玩转电商直播,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多面手。
集团实施的“1+X”培养计划,针对干部能力短板,探索以政治能力为核心、多种业务能力协同提升的路径。除系统化培训夯实理论基础外,还分层推出对标学习、项目观摩、“金扁担深耕会”、业务辅导、“导师帮带”、领衔重点项目等措施,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灵活方式,满足不同干部的学习需求。
“产业发展的‘拦路虎’,正是干部成长的‘练兵场’。干部要到一线去学,到先进地区去学!”枝江供销集团负责人李国强说。百里洲砂梨供应链销售作为领衔的重点项目“试金石”,集团把战略目标拆解为“立项审批、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具体步骤,明确各环节负责人和时间节点。今年,集团还组织10人次分批次到江西、武汉、宜都等地系统学习产业链管理经验。
7月以来,百里洲砂梨跑出“新”成绩:智慧产业园智能挑果线日均处理砂梨2万斤,“全民丰收狂欢季”活动现场签约30万斤订单,登上央视农业农村频道《丰收集结号》节目,成功入驻盒马生鲜、中百仓储等5家中高端商超。

以砂梨产业为实践舞台,将干部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是枝江供销集团“用供应链思维服务三农、以平台化方式办企业”的改革实践。
集团实行的“揭榜挂帅”机制,让砂梨产业园建设、夷陵牛产业研究院、鲈鱼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实施的“青蓝结对”培养计划,让干部通过“一对一”辅导、实战带练、定期复盘等方式,在项目全流程管理中成长。
“在培养人才中,我们将及时总结复制推广好经验,在更多领域深化为农服务。”供销集团负责人李国强表示,会继续以人才培养为抓手,推动供销系统从传统经营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打通消费品下行、农产品上行双向运行堵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农增收。
这种将干部成长坐标锚定在产业振兴靶心的实践,既为枝江锻造了一支“拉得出、顶得上、干得好”的硬核队伍,更让“素质提升”的成果体现在产业的蝶变里,体现在农民笑靥里的甜意中。这既是枝江对“干部素质提升年”最生动的诠释,更为全市以干部能力跃升撬动高质量发展、以队伍过硬保障乡村振兴,写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枝江答案”。
记者 孙焱婕 通讯员 黄珊珊 曹梦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