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兴山:林下养鸡 “跑”出共富新路径
7月下旬,走进宜昌市兴山县水月寺镇白果园村“果正林下生态养鸡1号基地”,一群“跑跑鸡”正穿梭在林间,草间觅虫、沙地休憩,自在惬意,这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正是兴山县探索“林下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去年12月基地投产运营,3月第一批3000羽苏秦蛋雏鸡进驻,现在鸡舍已建成2处共720平方米,全是林下散养的生态模式。”宜昌果正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管理人员陈建蒙一边给鸡投喂粮食,一边介绍。他坦言,选择白果园村,正是看中这里海拔848米、坡度平缓的地理条件,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适合发展‘三分轮作、种养结合’的林下养殖,能打造中高端禽蛋产品。”
“白果园村山高林密、路窄坡陡,村集体经济薄弱,虽然有茶叶、药材、生猪等主导产业,但缺乏能够盘活资源、带动发展的新项目。”白果园村党支部书记吴兰英说。为拓宽增收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振兴步伐,镇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积极牵线搭桥,引入湖北正发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初,该企业与白果园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共同出资,注册成立“宜昌果正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探索“产业兴村”新路。镇政府还成功申请到60万元集体经济扶持项目资金,联合企业将这片“沉睡”的林地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
如今,基地已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参与合作养殖,每户散养规模50至500羽不等。6月以来,鸡蛋开始批量产出,目前已销售8000余枚,远销北京、河北等地。
“政府搭台,企业助力,日子才有奔头。”来自兴山县古夫镇龙池村的吴桂花便是受益者之一。此前她在宜昌做电商,去年底返乡后,看中白果园村的养殖条件,决定放弃城里工作回乡养鸡,她算了一笔账:投入3万元养殖500只鸡,预计年底收入超5万元。像她这样被产业吸引返乡的年轻人,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
“我们采取‘三提供一回收’模式,统一提供鸡苗、养殖标准、技术指导,再回收鸡蛋和成品鸡,让农户没有后顾之忧,一起挣钱!”陈建蒙介绍,公司已派技术人员开展2次防疫、养殖技术培训,全力保障农户养殖效益。
据悉,基地一期预计年出栏5000-10000羽,年产蛋10万枚,实现销售额70万元,村集体年增收6万元。随着二期建设推进,“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户受益”的共富模式,正为更多村民铺就家门口的致富路。
通讯员:杨雪
编辑:郝小芳
一审:郝小芳
二审:张雅莉
三审:吴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