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支点大家谈丨王晓红:湖北打造立体枢纽重塑内陆开放格局

长江云新闻  2025-07-31 15:47:49
分享到:

【专家简介】


王晓红,经济学博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原副部长、高级研究员。长期聚焦国际贸易投资、服务经济等领域研究。主持多项国家部委课题研究,包括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时期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思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重大问题研究》,商务部《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制造业利用外资水平》《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等。

【导读】湖北正以“枢纽提能”战略,加速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目标到2027年实现开放型经济中部领先,2030年跻身全国前列。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鄂州花湖机场的建成,成为这一战略的关键引擎。如何通过交通升级、制度创新与产业集聚,推动湖北从“通道经济”迈向“枢纽经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晓红在接受长江云新闻专访时,深入解析湖北的枢纽优势、制度突破路径与产业跃升动能,为支点建设提供战略思考。

战略支点定位

立体枢纽重塑内陆开放格局

记者:作为内陆省份,花湖机场对湖北交通枢纽升级、制度创新和平台能级跃升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晓红:湖北打造开放高地,对推动中西部地区由“开放洼地”走向“开放高地”、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战略支点,湖北需要具备创新引领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和区域辐射能力这三大核心能力。

花湖机场作为亚洲最大货运机场,货运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核心价值在于成为贯通南北、连接中西的立体化综合枢纽。它能显著缩短湖北与长三角、珠三角及长江经济带的时空距离,大幅提升物流效率和能级,推动“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跃升。这种转变将有利于吸引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在湖北落地生根。同时,依托国际化物流大通道实现多式联运,能显著提升湖北贸易、产业和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7月4日,飞往孟买的货机正在花湖机场装载货物。通讯员王星予 摄

记者:您如何理解“枢纽”概念?湖北发展枢纽经济的基础和优势在哪里?

王晓红:“枢纽”首先是一个物流上的战略节点,是综合性的交通大动脉,需要具备陆上、水上、空中立体化、综合化的网络。湖北在这方面有显著的基础和优势。

其中,武汉作为中部中心城市是核心引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光谷)集聚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医药、光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引领能力突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地。其较高的产业能级和完善的产业链,在长江经济带中地位关键,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强,能形成从高到低的梯度分工协作体系。可以说,中部崛起看湖北,湖北崛起看武汉。

以中欧班列(武汉)始发站为核心的国家陆港枢纽

制度突破关键

营商环境对标国际高地

记者:湖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对全国有何意义?在现在的国际贸易环境下,湖北作为中部省份,想要更好地对外开放,如何突破制度壁垒?

王晓红:湖北打造开放新高地,对推动全国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价值。推动中部这个曾经的开放洼地走向开放高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的关键。突破制度壁垒的核心在于制度型开放和建设一流的营商环境。

重点在两方面发力:一是产业链招商,要吸引高技术、高质量的跨国企业,并确保其“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二是营商环境优化,要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如学习借鉴东部地区的“保姆式”“店小二”服务,缩短企业开办运营时间;确保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涉及外资的政策可考虑让外资企业参与制定过程;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在政策、政府采购、重大项目招投标、标准制定、产业促进政策等方面,对内资外资、本地外地企业真正做到一视同仁。这些都是吸引和留住优质资源的基础。

企业考察参观位于武汉的“AI+全生命周期仿真产线” 彭年 摄

记者:湖北应如何推动由“过路经济”向“口岸经济”和“枢纽经济”跃升?

王晓红:解决“过路经济”问题的关键在于产业落地。利用枢纽带来的物流成本优势,吸引加工制造业,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集聚,设立产业园区直接出口。像新疆霍尔果斯、乌鲁木齐陆港、阿拉山口等地的成功经验表明,这能有效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就业。

具体到湖北,一是要吸引产业集聚,围绕花湖机场,加速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吸引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转移,形成面向国际的加工贸易集群;二是要提升物流效率与数字化水平,发展新一代跨境电商和产业互联网平台,链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支撑贸易和产业数字化升级。要着力培育能主导和管理全球供应链的大型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这是湖北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

动能跃升路径

产业数字化与开放度双轮驱动

记者:湖北提升枢纽辐射力,未来最重要的发力点是什么?

王晓红:核心发力点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夯实与升级产业基础,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特别是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这非常紧迫;第二,大幅提升开放度,积极吸引全球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制造业利用外资需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武汉等中心城市更要重点吸引外资高端服务业、研发中心和外籍人才;第三,坚定不移地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这是吸引全球优质资源和产业做强做大的根本基石。

总监制:岑卓

策   划:何伟

监   制:洪燕

编   审:徐瑗

记   者:柳芳 沈雅洁 朱哲鋆

海   报:王思思

编   辑:彭云鹤 骆璟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