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夷陵:战高温保供电 守护万家清凉
“安全措施已全部拆除,人员已全部撤离,抢修任务圆满完成!”7月28日21时54分,在宜昌市夷陵区35千伏茶华线故障抢修现场,随着国网宜昌市夷陵区供电公司检修(建设)工区负责人赵明智铿锵有力的指令划破夜空,一场持续近14小时的高空攻坚战宣告胜利。此刻,望着两基27米高的钢管电缆终端塔,连续奋战至深夜的抢修人员终于可以舒展紧绷的神经,露出胜利的笑容。
此次抢修源于一次精准的主动运维。高温大负荷期间,夷陵区供电公司运维人员在对35千伏茶华线进行重载线路特巡时,运用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检测仪进行精细化扫描,敏锐捕捉到两处位于杆塔顶端的电缆户外终端头存在异常发热点,温度远超安全运行阈值。“红外图像上那两处明显的‘红点’,就是隐患的信号。这类终端头是电缆与架空线路连接的关键节点,持续发热极易导致加速绝缘老化直至击穿,影响35千伏华昌变电站正常供电。”现场技术负责人杨春晖解释道。由于故障点位置特殊,距离地面高达24米,常规检修手段难以触及。
面对挑战,夷陵区供电公司迅速制定抢修方案。28日上午10时许,烈日炙烤大地,气温直逼40℃。抢修现场紧张有序,巨大的吊车伸展长臂,在指挥员精准的口令下缓缓升空,稳稳悬停在故障终端头旁。2名佩戴全套安全装备的抢修队员在塔上全神贯注开始熟练操作。与此同时,2名运检人员冒着高温对35千伏华昌变电站的另一路电源35千伏马华线进行特巡及红外测温,确保35千伏华昌变电站正常运行。保障检修过程中,周边用户用电不受影响,全程“零感知”。
“高空作业,安全是首位,防坠器必须系牢,安全带要随时检查。拆除电缆时要防止被电缆挤伤,同时注意保护电缆,拆除前做好相序标志。”塔下,赵明智紧盯着作业动态,通过对讲机实时指导。他介绍,此次抢修的核心在于避免吊装过程中对电缆的二次伤害及制作电缆终端头的工艺质量。为确保一次成功,队员们反复优化吊装方案、高标准制作电缆终端头。
时间一点一点地从白昼走向深夜。杆塔上的强光灯将作业点照得亮如白昼,与远处城市的点点灯火交相辉映。地面配合人员同样严阵以待,作业指令、配件传递、安全监护,各环节高效协同。当新更换的电缆终端头被牢牢紧固并恢复连接时,经过反复检查确认无问题,所有在场人员悬着的心才终于落地。
“从发现隐患到完成消缺,我们争分夺秒。虽然过程辛苦,但想到能及时消除电网风险,保障企业和居民夏季可靠用电,一切都值了。”刚从塔顶返回地面的工作人员李东林,抹去脸上的汗水和油污,疲惫却坚定地说道。
7月29日00时30分,35千伏茶华线已恢复健康状态,继续在夜色中为夷陵输送着稳定电能。
(通讯员:李娇艳 一审:陈铭 二审:朱家梅 三审:高秉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