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蕲春:一本不动产权证书背后的“攻坚记”
一本红彤彤的《不动产权证书》,握在手里不过几两重,却承载着一个家庭落户、孩子上学、抵押贷款、申领补贴的沉甸甸期盼。然而今年初,黄冈市蕲春县一小区的339户业主却因小区配套建设影响竣工验收备案,被这本“薄薄证书”挡在了门外。蕲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直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以小区办证难题的成功化解为突破口,不仅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更以此为契机,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效能与作风形象的显著跃升,让“红本本”真正成为传递民生温度的“暖心证”。
一本迟到的证,牵动众人心
“以前担心办不下来的证,今天真真切切地攥在手里了,真没想到,在家也能把证办好!”当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送达业主张先生手中时,他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业主的心声。
这个小区的“登记难”问题由来已久:因配套建设影响竣工验收备案,导致购房业主无法及时办证,随之而来的购房补贴申领受阻、子女入学受限等难题,成了业主们心头的“堵心事”。
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蕲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其列为重点攻坚对象。他们不是坐等群众上门,而是主动出击:
打破常规加速办。会同住建、税务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协同作战。针对项目竣工验收备案的“卡脖子”问题,统筹协调,加速推进,最终完成了全部339套房屋的不动产首次登记,为群众办证打开了通道。
容缺受理提质效。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部分非关键性、短期内难以补齐的资料,在核心要件齐全、权属清晰且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推行“容缺受理”机制,大大压缩了群众等待时间。
延伸服务暖民心。变“坐等审批”为“主动上门”。组建“流动网办登记服务专班”,将服务窗口延伸到社区基层。授权企业办证人员集中收件,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填表、答疑解惑,甚至推行“送证上门”,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在家门口就办成了事。
蕲春这个小区的破题,只是一个缩影。蕲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将解决不动产登记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为转变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
全面梳理“旧账”。成立专班,对历史遗留问题楼盘进行全面梳理排查,聚焦“竣工验收备案不全”、“企业欠费”、“群众缺票”等核心堵点,建立“问题、责任、整改”三张清单,实行“一宗一策一专班”精准化解。2024年已成功解决多个小区3000余户的办证难题。
深化整治“顽疾”。2025年以来,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锚定优化营商环境目标,持续深化整治。纳入攻坚的8个历史遗留项目,目前已有5个成功化解,为149户业主畅通了办证渠道。
源头治理“固本”。不仅着力化解存量问题,更注重源头治理,强化制度建设,推动服务全方位优化升级。流程再造提效率:大力推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信息共享、集成服务”,一般登记、抵押登记等高频业务办理时限大幅压缩,部分业务实现“即时办结”;智慧赋能增便利:持续完善线上服务平台,拓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覆盖范围,抵押登记、信息查询等业务实现“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强化监督转作风:设置举报信箱、公开投诉渠道,将不动产登记全流程纳入效能重点监测。对发现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线索,坚决移交纪检监察机关严肃处理,以严明的纪律保障服务效能提升。
从“办证难”到“办证暖”,从“群众跑”到“干部跑”、“数据跑”,蕲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核心要义切实为基层减负、为群众解忧。
一本小小的不动产权证书,连接着千家万户的福祉,也检验着政府部门的担当与作风。打通不动产登记的“民心路”,没有终点,只有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让每一本“红本本”都饱含为民服务的温度,让“暖心证”成为服务群众的常态,切实维护好每一位群众、每一家企业的合法权益,才能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公平、可感地惠及于民。
记者:程 千
一审:梅 益
二审:刘明正
三审:程小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