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扫码入企”让涉企监管有约束
行政检查犹如为企业做健康体检,如果“体检”频繁、项目多,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如何减少频次,让企业安心搞生产。不久前,咸宁推出“ 扫码入企”综合查一次,效果如何呢?
位于咸宁高新区的这家企业,生产线高速运转,金属包装产品被源源不断加工出来。
华源包装(咸宁)有限公司行政经理 李昭霞:(产值)每年都是15%到20%的增长。
企业持续增长的背后,也有困扰。作为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业务涉及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多个职能部门。以往,企业得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应付各职能部门的各项检查,让他们疲惫不已。
华源包装(咸宁)有限公司行政经理 李昭霞:一年起码一个月要有一次的。因为不同的部门,接待的时间,各方面耗去的人工比较多一点。
咸宁市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科科长 葛盈盈:两会期间,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反映,个别企业一年内接受执法部门各类检查达数十次之多。
调研中,记者发现,检查频次过多并非个案,在制造业企业尤为突出,甚至30%属于重复检查。如何破解这个痛点、堵点?今年3月,咸宁推行“扫码入企 综合查一次”新机制,上线湖北省首个“扫码入企” 微信小程序,实现多部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该小程序可实时汇总各检查单位提交的检查记录,对检查过程进行回溯监管,确保检查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咸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黄勇:实行扫码入企以后,在各个部门执法人员群体产生了“化学反应”。一定要在最需要最必要的时候我们去检查,一定要约有关部门一起去检查,不要自己单独去检查,多次骚扰企业。
也就是说,在这个系统里,所有行政执法单位的涉企检查计划都要经过严格审核。专项检查一年内同一地区同一领域最多查一次。当同一企业短时间内被多次检查时,咸宁司法局将制发“监督建议书”,对检查单位进行监督提醒。此外,上级交办转办、投诉举报等紧急情况不受计划限制,但也要报告检查情况。
咸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黄勇:扫码入企,它不是对我们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制约,不能让扫码入企影响削弱我们部门在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食品安全,完成我们的监督检查的任务和职责。
同时,检查结束后,企业还能进行评价。企业普遍反映,减轻了负担,也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
华源包装(咸宁)有限公司行政经理 李昭霞:他有效地推进整个企业的困难,比如说有特殊的事件,可以一次性解决很多问题。
咸宁市司法局党委书记 胡昌文:全市涉企执法检查频次同比减少58%,目标更清晰,检查也更高效,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安全感。
目前,咸宁市共有343家企业、1112名检查人员入库。眼下,咸宁正在筹备第三批“扫码入企”扩容名单。
咸宁市司法局党委书记 胡昌文:继续聚焦企业需求,推动“精准监管、无事不扰”的法治化治理模式走深走实,用更优质的法治服务,让企业在咸宁安心发展,为咸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动能。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先华 章珩 阴志维
咸宁台 罗世喜 崇阳台 甘源 赤壁台
通讯员 葛盈盈 林艳 童金健 吕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