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咸宁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咸宁:“扫码入企”让涉企监管有约束
行政检查犹如为企业做健康体检,如果“体检”频繁、项目多,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如何减少频次,让企业安心搞生产。不久前,咸宁推出“ 扫码入企”综合查一次,效果如何呢?
位于咸宁高新区的这家企业,生产线高速运转,金属包装产品被源源不断加工出来。
华源包装(咸宁)有限公司行政经理 李昭霞:(产值)每年都是15%到20%的增长。
企业持续增长的背后,也有困扰。作为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业务涉及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多个职能部门。以往,企业得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应付各职能部门的各项检查,让他们疲惫不已。
华源包装(咸宁)有限公司行政经理 李昭霞:一年起码一个月要有一次的。因为不同的部门,接待的时间,各方面耗去的人工比较多一点。
咸宁市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科科长 葛盈盈:两会期间,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反映,个别企业一年内接受执法部门各类检查达数十次之多。
调研中,记者发现,检查频次过多并非个案,在制造业企业尤为突出,甚至30%属于重复检查。如何破解这个痛点、堵点?今年3月,咸宁推行“扫码入企 综合查一次”新机制,上线湖北省首个“扫码入企” 微信小程序,实现多部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该小程序可实时汇总各检查单位提交的检查记录,对检查过程进行回溯监管,确保检查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咸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黄勇:实行扫码入企以后,在各个部门执法人员群体产生了“化学反应”。一定要在最需要最必要的时候我们去检查,一定要约有关部门一起去检查,不要自己单独去检查,多次骚扰企业。
也就是说,在这个系统里,所有行政执法单位的涉企检查计划都要经过严格审核。专项检查一年内同一地区同一领域最多查一次。当同一企业短时间内被多次检查时,咸宁司法局将制发“监督建议书”,对检查单位进行监督提醒。此外,上级交办转办、投诉举报等紧急情况不受计划限制,但也要报告检查情况。
咸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黄勇:扫码入企,它不是对我们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制约,不能让扫码入企影响削弱我们部门在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食品安全,完成我们的监督检查的任务和职责。
同时,检查结束后,企业还能进行评价。企业普遍反映,减轻了负担,也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
华源包装(咸宁)有限公司行政经理 李昭霞:他有效地推进整个企业的困难,比如说有特殊的事件,可以一次性解决很多问题。
咸宁市司法局党委书记 胡昌文:全市涉企执法检查频次同比减少58%,目标更清晰,检查也更高效,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安全感。
目前,咸宁市共有343家企业、1112名检查人员入库。眼下,咸宁正在筹备第三批“扫码入企”扩容名单。
咸宁市司法局党委书记 胡昌文:继续聚焦企业需求,推动“精准监管、无事不扰”的法治化治理模式走深走实,用更优质的法治服务,让企业在咸宁安心发展,为咸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动能。
咸宁崇阳:让新手爸妈不再多跑路
一个孩子的降临,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大喜事。为了让新手爸妈能够快速办理新生儿落户,咸宁崇阳有实招。
上午9点,在崇阳县人民医院产科新生儿落户“一事联办”窗口,“95后”徐号夫妇正在给出生十多天的小孩办理出生医学证明。令他没想到的是,半个小时,不仅成功拿到了出生医学证明,还顺利办理了小孩落户、医保和社保登记申请。
咸宁崇阳县居民 徐号:之前要跑来跑去,东跑西跑的,耽误的时间也比较长。现在是一站式的服务,一个地方就可以把多证办了,对我们来说相当方便。
他们能够快速办完手续,得益于崇阳县推行的“新生儿一件事”改革。以往,得跨5部门跑动、交24份材料、耗41天才能办结,家长得到各部门现场办理,成了许多爸妈的“甜蜜负担”。
咸宁崇阳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 沈胜祥:“新生儿一件事”原来涉及到公安、人社、医保等五个部门,这样老百姓原来要跑五个部门。
为解决这一民生需求痛点,当地依托湖北省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打通5部门数据壁垒,实现婚姻登记、户籍等12类信息自动核验,关键信息“零人工干预”。电子证照全域应用、“刷脸认证”破解“证明循环”,实现新生儿医学证明、户口登记、基本医疗保险登记、社保卡申领4件事“一站式”办理。审批时效提升90%,完成从“月级办理” 到“工作日级办理”的跨越。
咸宁崇阳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 沈胜祥:现在(老百姓)只要坐一个窗口,我们把数据推上去,让数据在路上跑,五个部门联合审批。
办事流程做减法的同时,崇阳县还在便民服务上做加法。该县将新生儿落户“一事联办”窗口延伸至全县助产机构,实现“出生即办结、足不出院全搞定”。今年上半年,崇阳累计联办新生儿一件事2800余件,群众满意率100%。
咸宁崇阳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 沈行军:我们将从严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一步精简材料、流程、时限,让群众办事跑一次,一次就办成。
田淑娴:在田野里擘画星辰大海
作为一名“新农人”,返乡近十年,全国人大代表、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淑娴一直深耕科技兴农一线,运用自己所学,用科技赋能传统农业,书写着新时代“稻虾鸭共舞”的绿色篇章。
盛夏时节,水稻正处生长关键期。天刚蒙蒙亮,田淑娴就和合作社社员们忙着往机器里添料。伴随着轰鸣声,大型植保无人机随即腾空,开始精准作业。
记者:植保无人机它喷洒的是什么东西?
咸宁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田淑娴:那个喷的是水产用的EM菌。因为现在夏季,我们小龙虾刚刚起捕完,现在已经是插上了水稻,同时我们这些鸭子马上就要下田去活动了,我们需要用这些EM菌去调节水质,把它降解了,让它们都吃上营养餐。
通过微生物调节水质,1-6月,精养小龙虾;7月,鸭子 “登场” 吃掉杂草,小龙虾 “上岸”,再种下稻谷实行稻鸭共育,就这样,一条 “微生物稻虾鸭” 绿色循环生态链形成了。通过不断实践和优化,田淑娴探索出的“稻虾鸭”循环种养模式,每亩产值最高可达6000多元。
咸宁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田淑娴:用这种方式种水稻,不需要去打农药就会长得很好。小龙虾就可以收入3000块钱,鸭子可以收入2000多块钱,水稻可以收入1500块钱左右,成本是3000块钱,利润就可以达到3900元,只是种水稻(利润)只有不超过500元。
咸宁赤壁市中伙铺镇安丰村七组村民 田洪明:用了她的那个新法子,我们种田很轻松,收入也很高。
为了解决推广中的技术普及、标准规范等问题,一年间,田淑娴先后奔赴省内外十几个合作社、农场进行调研,还拿出50亩地开展试验,将每一块稻田进行标记,定期记录当地天气、水温和水体环境等,在“稻虾鸭”模式上又探索出了“稻再鸭”模式。
咸宁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田淑娴:第一季我们达到1400斤,第二季达到600斤,一亩田就能够生产2000斤,比单纯种一季水稻就相同的管理条件多了700斤,亩产值是5400多块钱,利润差不多2900块钱,也是比单纯种水稻要提升了好几倍。
今年36岁的田淑娴硕士毕业于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2017年,田淑娴辞掉杭州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创业。农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养殖业,风险巨大。起初,田淑娴也经常碰到虾、鸭子生病死亡的现象,但她总能不断总结经验,利用科学技术迈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渐渐地她的专业技术也得到村民们的认可,大家纷纷慕名前来向她学习种养技术,还有多所高校的大学生还主动来到农场暑期实习实训。
武汉理工大学大二学生 李雯静:她们指导的就是从方方面面来说都比较细致,给我们的帮助不仅是对乡村振兴的理念,(还有)国家政策方面的指导。
当前,湖北正大力推进支点建设,实施科创引领战略。田淑娴立足专业优势,不断在农田信息化改造方面探索尝试,目前已建成多个专业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室和生态稻虾鸭基地。在她的带动下,菌藻共生的稻田生态循环种养殖产业发展迅猛,经营规模超2000亩,年产值突破600万元,也带动50多名村民增收致富。
咸宁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田淑娴:下一步,继续在种养殖的技术、单产提升、地力提升这块下功夫,运营各种各样的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新功能的业态,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先华 章珩 阴志维
咸宁台 罗世喜 崇阳台 甘源 赤壁台
通讯员 葛盈盈 林艳 童金健 吕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