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个理 | “西瓜之乡”真香
长江沃土,孕育甜蜜味道;科技赋能,助农增收致富。湖北省石首市地处长江中游,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因境内大面积种植特色西瓜,2023年被评为“中国西瓜之乡”。盛夏七月,正是西瓜大量上市的旺季,大口吃瓜的酣畅淋漓中,藏着石首人怎样的发展故事呢?
百姓故事,专家视角。由湖北省社科联、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联手长江云推出的系列理论故事节目《是这个理》第122期:“西瓜之乡”真香。让我们和湖北警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沈重一起去石首探访西瓜如何变“金瓜”。
瓜甜果香飘满园 特色种植富农家
在石首市大垸镇天字号村,60岁的瓜农黎佰祥有着15年的西瓜种植经验,4月底,他便在自家门前的省道旁支起瓜棚,开始吆喝叫卖西瓜了。从4月25日到7月2日,仅仅一季西瓜,黎佰祥就卖出了12万元。黎师傅感慨道,能获得这样的收入,在十几年前是不敢想象的。2010年之前,他主要依靠种植水稻和棉花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日子过得颇为拮据。不过,谈到自己的致富引路人,黎师傅说,这得感谢村里合作社的徐清华。
57岁的徐清华早年做了十几年的农资销售生意,2007年,他结识了荆州农科院研究西甜瓜的专家李平,无意间,他了解到一种新的大棚西瓜种植方式,其产值比传统作物高出十倍以上。彼时,李平也有着诸多优质的西瓜品种以及成熟的种植技术,正急切地寻觅一处合适的“试验田”来实现应用与转化。而徐清华,也渴望在农业领域开拓新的天地。两人的想法一拍即合,2009年,41岁的徐清华在老家黄金湾村投资建起了3个大棚,开始试验“瓜套棉”的大棚种植模式。在李平手把手的指导下,这一年,第一个“吃螃蟹”的徐清华获得了好收成。
2010年,怀着满腔热情,徐清华决心大干一场,他在石首市大垸镇天字号村流转土地,投资建起了种植基地,还向附近的村民推广大棚种西瓜蔬菜的新模式。为了让村民们打心底里信服,徐清华特意组织了50位村民前往技术先进的地区参观学习。即便如此,第一年愿意加入徐清华队伍的村民仅有18人,黎师傅就是其中之一。
合作社虽然成立了,但在具体种植方面,瓜农们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为了消除瓜农们的顾虑,徐清华邀请李平出任技术员,手把手地指导瓜农。很快,农户们惊喜地发现,西瓜开始大量挂果。但李平提出要求,每根西瓜藤上只能保留一个西瓜。尽管李平再三叮嘱,可仍有不少农户认为,瓜结得越多,收成便越好,赚的钱也就越多,并未听取他的意见。西瓜上市后,瓜农们发现未按规范操作的瓜藤结出的两个西瓜总重量,仅相当于一根藤上精心培育的一个西瓜重量。这下,瓜农们彻底心服口服。
尽管出现了小波折,但这一年,18个农户收获颇丰,每亩地的纯收入均达到7000元以上,与过去传统种植棉花、水稻时每亩仅1500多元的收入相比,实现了数倍的增长。徐清华迅速扩大了种植面积,从50亩增加到500亩。在随后的两年里,合作社的瓜田面积也持续增加,镇里不少农户慕名而来,纷纷学习种植技术。2012年,大垸镇的西瓜种植面积暴涨至近2000亩。然而,西瓜产量大幅增长后,徐清华却陷入了新的困境,销路成了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新农人返乡接棒 乡村振兴谱新篇
36岁的徐锋是徐清华的儿子,他是老徐搬来的救兵。2012年夏天,刚刚大学毕业的徐锋,就被父亲催着回家帮忙卖瓜。面对父亲的无助,徐锋决定返乡帮忙。他一边帮父亲四处卖瓜,一边尝试打开新的渠道。他主动与大型商超、连锁水果店联系,但由于缺乏食品相关认证,合作请求屡屡被拒,销售之路困难重重。
徐锋意识到,要解决销售问题,就得改变种植模式。他的想法得到了父亲和李平的支持,2013年,徐锋正式接手父亲的种植基地,成立了荆州市首家以农民土地入股的合作社——石首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同时还制订了一套从种植到销售全过程的标准化经营管理模式,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2013年,徐锋注册了西瓜品牌“徐锋”,合作社还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认证等关键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不仅如此,徐锋还打通了商超的销售渠道,成功进驻荆州和宜昌两地的10多家超市门店。由于规模大、市场口碑好,“天字号合作社”还逐渐掌握了市场定价权,2013年开始,“徐锋”西瓜每年通过商超渠道平均销售5000吨以上。
解决了销售难题,徐锋又开始琢磨,以往大棚每年仅种植一季西瓜与一季莴苣,存在几个月的闲置期,如果能利用起来,既能发挥大棚种植的最大价值,又能提高社员的收入。最终,在省市专家的帮助下,徐锋逐步摸索出种植两季西甜瓜和一季莴笋的“瓜瓜菜”种植模式。
现在,徐锋负责市场和销售,徐清华负责生产种植,两人分工明确。合作社还取得科研单位、高校的技术支持,不仅攻克了土地连作障碍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还在各级政府的项目支持下,新建了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种苗生产基地。每年,合作社拿出50个大棚,专门用于新品种试验示范新模式与技术应用。
“天字号合作社”先后与荆州农科院、湖北省农科院、武汉农科院、长江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每年引进试验西甜瓜新品种100多个,筛选形成了当地瓜菜主导品种15个,技术10项。目前,“天字号合作社”拥有5000多个大棚,亩产值超2.5万元,辐射带动湖北、湖南两地发展瓜果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带动37个村、3694户农民实现致富增收。
2023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调研时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石首市将“瓜瓜菜”作为地方特色支柱产业打造,经过15年的发展,在不断做大规模、持续优化经营模式的同时,“小西瓜”正在裂变成大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金瓜瓜”。
责任编辑:金晓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