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十堰 | 十堰经开区:奋力打造全国一流现代化园区

长江云新闻  2025-07-25 18:31:08
分享到:

多措并举 助力外贸企业稳健“出海”

车城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十堰经开区也因汽车产业发展而设立,这里聚集起12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具备年产50万辆整车能力。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十堰经开区多措并举,支持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促进外贸稳量提质。今年上半年预计出口22亿元,同比增长158%。

在湖北联众实业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正忙着筹备一批易货贸易出口订单。今年春季广交会上,他们的商用车汽配零部件受到海外客商青睐,成功签约了一批出口到中东、欧洲等地的订单。

湖北联众实业有限公司外贸销售经理 邵荣毅:现阶段我们正在筹备价值300万元人民币的汽车零部件,换回对方贸易国1000吨等值沥青,我们今年计划还将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双方的交易额。

用汽车零部件换沥青,这种易货贸易就是我们常说的以物换物,它的核心是买卖双方直接用货物进行交换,不需要货币参与。这是今年湖北省商务、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推行的新型易货贸易模式,不仅解决了“支付难”的问题,更搭建起了“互通有无”的平台。

湖北联众实业有限公司外贸销售经理 邵荣毅:经过监管部门同意 双方协商,通过货物跟货物交换绕开障碍来达成交易,这样的话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订单。

眼下,面对国内汽车销量市场增速放缓,不少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动力,但在出口过程中,企业因对国际贸易政策以及市场准则不熟悉,在标准转换、认证衔接等方面常常遇阻,为此,十堰经开区定期开展外贸领域专业业务培训,助力外贸企业扬帆出海。

湖北聚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周焕:我们精心设计了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运营等核心课程。目前,我们已累计培育国际外贸型人才181人,帮助50多家外贸企业完成100多个岗位人才输送,为本地企业提供了低成本 高效率的出海路径。

今年,十堰经开区持续实施“百企出海拓市场行动”,先后组织40多家企业参加广交会、俄罗斯、法兰克福、美国拉斯维加斯等国内外大型展会,不断扩大外贸“朋友圈”。同时,新建8个“一带一路”国际供应链服务站及海外仓;建成全国首个汽配类跨境电商平台,形成“跨境电商+汽配产业带”发展模式。1-6月预计出口22亿元,同比增长158%,圆满实现“双过半”工作目标。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刘经星:接下来,我们还将研究出台支持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围绕支持企业开展海关AEO高级认证,支持整车和专用车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推动产创融合 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十堰经开区是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全国十大科技创新开发区。多年来,十堰经开区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搭平台、引资源,培企业、解难题,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更多新质生产力。

在湖北汉唐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台服装自动化柔性布料抓取设备的机械臂正轻盈舞动,无论厚度不一的布料,还是pvc模板,它都能像人类手指一样轻柔抓取,流水般传递到各个点位,整个流程丝滑无噪音。

湖北汉唐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卢芳:通过高集成化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一套设备即可替代人工抓取布料、开合模板、 叠放布料、 对接模版机、叠放成品等一系列动作。

在“机器换人”的浪潮中,机械臂已应用到各个产业领域,然而,纺织服装行业却长期面临着一个难题:由于布料柔软且延展性强,机器人在精准抓取和面料分层时,时常出现多层粘连、褶皱变形等问题,而这一行业发展“硬伤”,最终被这家企业“攻克”。

湖北汉唐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卢芳:我们相当于给它装上一个大脑,去满足客户小批量 、柔性化、多品种、定制化的自动化加工 智能排产等需求,能够实时掌握产线生产状态,形成无需人工干预的生产模式,最终实现数字化 、智能化的柔性制造。

科技创新让企业收获更大市场份额,尤其在当前商用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各家车企业纷纷加大战略创新力度,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研发。拥有56项发明专利的湖北帕菲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凭借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创新,让企业始终走在国应急救援专用车领域第一梯队。

湖北帕菲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军:每年都会拿出主营业收入的4%以上用于科技创新,平均每年投入研发经费超过2000万元。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夯实了新能源专用车领域的技术优势,提升了我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今年,十堰经开区坚持以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为核心,多措并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同频共振。通过政策引育主体、搭平台促申报、强金融、优服务等措施,推动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扶持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磨炼“一技之长”。

十堰市经开区经济发展局科技人才服务中心干部 冉代:下一步,我们将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金融赋能撬动科技与产业融合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 让企业真正叫好

好的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应对外部冲击挑战、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作为十堰汽车产业最密集、产业配套最成熟的区域,近年来,十堰经开区持续释放营商环境改革动能,聚焦企业需求,主动靠前服务,点对点、全过程精准对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和要素保障,为经营主体注入发展信心。

临近中午,忙完窗口业务的项目服务专员秦超,冒着高温赶到包联的建设项目查看进度。这个项目是经开区首次采用“用地清单”服务模式,在他的跟进帮助下,企业足足提前了一个月开工。

十堰市泰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经理 许国庆:以前我们办理施工许可证,光施工图纸审查一个事项就需要一个多月。现在区政务局按照用地清单服务模式,帮我们协调设计单位和图审机构对接图纸,使这次图审只用了10天时间。

瞄准民营企业常遇的“用地难、审批慢、成本高”等问题,十堰经开区精准施策,将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所需的30多个办理事项,汇成一张清单,项目专员照单服务、逐一销号,尽力帮助企业抢时间、降成本。

十堰经开区政务服务局工程建设事务审批科科长 秦超:形成“一项目 一清单 一项目一专员”服务机制,通过“线下提前辅导 线上全程网办”双轨服务体系,线上通过电话 政务服务网等渠道,提供材料预审服务,线下设置专人指导表格填写,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跑动次数,全力做好重大项目用地要素保障。

立足企业群众视角,经开区还不断探索创新,推行“标准化地址申报+住所承诺制”登记改革,通过优化准入流程、简化申报材料、强化信息共享,让个体企业开办从提交多项繁琐证明,变成网上一键勾选。

十堰经开区政务和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副主任 陈晓洵:有效降低了人为输入的错误率,还可以防范经营地址虚假申报,使登记工作更加规范、 高效。

十堰市民 王先生:只需要标准地址申报,提交一张住所申报单,确实非常的方便。

聚焦企业发展难点、痛点,今年以来,十堰经开区积极拓宽思路、创新举措、精准发力。先后推进“共享用工”改革事项,解决用工缺口1200余个;开展经营主体培育,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833个,同比增长4.8%;对全区新开工的80个重大项目,提供代办帮办和全流程服务1200余人次,累计帮办代办证件893个。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局副局长 计坤:我们将紧盯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这条主线,大力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水平。实施质量强区 标准化 知识产权强区三大工程,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政务服务 、智慧监管四项改革。同时开展能力提升 、创业引领 、校企合作,就业帮扶和社保扩面五大行动,为十堰建成湖北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贡献经开区力量。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赟 杜可飞

通讯员 刘爱理

责任编辑 刘沛然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